在我上初中那会儿,继续升学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上中专,另外一种是上高中,可能因为中专毕业就可以工作挣钱,所以农村的孩子都喜欢上中专。在初三毕业前夕,当地最好的高中到学校做了一次摸底考试,我考了全校第二名,获得了那所高中的保送资格,只要中考的时候分数线不低于录取线10分,都可以被保送到重点班。但是我放弃了,班主任找我聊天,我还挺烦他,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孩子都上中专,他却想让我去上高中。父亲也问我为什么不愿意上高中,我说上高中以后就要考大学,现在用不了那么多大学生,中专生最实用。

后来中考没考好,没考进省重点中专,和家人商议后决定复读一年。去初三复读一周后我就受不了了,都是讲过的课,又要重新听一遍,第二周的时候我就跑回家里,和家里人说不想上学了,在家干活算了。父亲见我这样,也没太好的办法,就拉着我去找初中班主任,班主任再次建议我上高中,他说我比较适合上高中。于是又托人联系前面要保送的那所高中,学校也同意了,但是说不能享受保送待遇,又因为分数比招生线低了1.5分,要交1500元的助学费。就这样,我在无奈之下上了高中。

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好笑,那个时候一个初中的小毛孩就敢一口断定用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多亏有父亲和班主任。

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比较知名的医疗器械公司,做的是医疗器械设计,和我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比较对口。我们是那家公司第一批校招的大学生,一共有20多人,公司领导层很重视,在入职前就邀请我们去厂里参观,入职后的培训很系统化,还让厂里最资深的专家做专业知识培训,生活安排也很到位。

我当时想就在这里干吧,医疗器械是一个朝阳行业,公司是行业龙头,工资和福利都很好,在这样一个不大的三线城市,收入不低消费不高,公司又这么重视,很适合干一辈子。

这样过了几个月,到了第二年元旦的时候,有个在青岛的同学邀请我过去玩,并且说那边有家软件公司在招聘,他宿舍有个同事面试通过了,如果我愿意,他可以请他同事帮推荐一下。听说是软件公司,我马上动心了,那些年软件正是热门的行业,大学期间我就自学了编程,自我感觉技术还不错。毕业时心心念要找个软件编程的工作,但多家公司都因为我的专业问题而拒绝了,这次有个顺路的机会当然要试试。

元旦过去玩了一趟,顺便也完成了面试,当时的面试官也是我后来的师傅,他说第一眼看见我就觉得不错,所以也没交流什么专业问题,简单聊了半小时左右,回去后不久就收到HR的录用通知了。我非常高兴,真没想到这么顺利。当时我还在车间实习,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收到通知后马上就提交了离职申请。

校招我进公司的HR负责人找我谈,那是一个比较和蔼的老人家,已经快要退休了,他说公司前景很好,过两年可能就要上市,我们这第一批校招的大学生,以后发展不会差,并且现在这个机电设计的行业年龄越大越受欢迎,而软件行业的职业生涯相对短一些。那个时候我已经听不进去这些了,也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觉得这里可以干一辈子,仍然坚持离开。

现在想想当时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软件行业好,我原来的工作每月两千多,再加上福利奖金近三千,但是跳槽后去的这家软件公司每月才给八百,算是为爱好放弃一切了。但说实在的,那时也没去想软件编程是否真是自己的爱好,也可能只是为了摆脱车间实习的环境。

离开后两年,这家公司真的上市了,后来和我一起去的那批同事又有几个离开的,但大部分都留下来了,现在那批留下来的人,确实如HR负责人所说,都随着公司的发展成长起来了。

很快到了2007年,听旁边的同事说买基金赚了钱,我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基金,就和一个朋友说想去买基金,他说基金没有股票涨得快,建议我直接买股票。于是在他的指导下抓紧时间开户,在2007年5月8号那天买了他推荐的鲁能泰山(000720),没想到当天就涨停了。真是太爽了,第一次感觉赚钱这么容易!

后来的情况不用说了,在新人光环的加持下拿了入市的第一个红包后,我开始了信心满满的亏钱之旅,股市上涨到6000多点也没赚到什么钱,然后在2000多点的时候坚决退出股市。只是没坚持多久又进来了,原因大家都懂,人啊,总有那么一点贪婪,总认为自己可以。

再后来到了2010年,炒股群里有人推荐买稀土类的股票,还讲了一些买入理由。那时候我正忙着学习K线,死啃蜡烛图技术,同时也接触了一点点价值投资。于是看了一下几个稀土类股票的K线图,查了百科了解稀土具体有哪些用途,然后就在群里说这个稀土就是个添加剂,用量不大,量不大能赚什么钱,看K线走势也很一般,不值得买入。当时群里还有人给我点赞,夸我研究细致。

后来稀土类股票大涨,一年上涨了两倍,推荐股票的那个群友说自己翻了一番,我只能干瞪眼。

这是我身上发生的四个故事,类似的事情多到数不清,只是这几个印象比较深刻。观察了一下身边的人,经常也会听他们讲类似的故事,很容易就发现他们和我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一个个看似聪明理智,往往做起事情来好像并不经过大脑,不管大事小事,就像刚讲的这几个故事一样,前面的事关前途、职业方向选择,后面的关系到血汗钱,但没有一个被我认真对待。

有句话说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这句话说的次数多了,我们就把失败的原因也推给了这句话。后来我才发现,要赚认知内的钱,首先要有去认知的意识,有了认知的意识,还要有一个评估决策模型。看到模型这两个字可能有点吓人,其实可大可小。

在下决策前,首先要学会问自己依据是什么,确定性有多少。我们从小学的数理化,其实都是很好的理性决策训练,考试卷子最后的证明题,每一步都是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最后推理出一个结果。只是卷子的证明往往是一个确定性的结果,而现实中会有一些不确定,不过我记得好像也有类似范围分析的,这就涉及到概率问题。

概率问题分析起来也没那么复杂,只不过多了一个或者多个不确定的变量,把能确定的变量确定下来,不确定的变量评估出范围,概率也就差不多了。这里还有个小窍门是短期内有些变量不好确定,但是时间放长一点往往就简单很多,这就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去想问题。学会从时间维度思考问题是坚持长期主义的精髓。

当你在决策时坚持去追求高概率的事情,决策次数多了,成功的概率自然就逐步高起来,认知能力也会高起来。说起来是个简单的事,但大部分人其实都做不到,不信你试试把一天的大小事情找出来,看看有多少是习惯性拍脑袋而没有经过思考的。改变习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

不管工作还是投资,少一些拍脑袋,多问问为什么,把确定性落到实处,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