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化工行业的进入壁垒,特别是利基市场领导者长期优秀的投资回报。本文继续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利基市场投资回报更优的原因;2,欧美化工企业被中国同行打破护城河而蚕食的原因;3,化工企业可行性的增长方式;4,与金禾实业相关的一些内容(包含他最近的一些信息,仅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一脱,哦不,一拖到底)。

正式开始。我们接上文的专业性化工企业的历史案例:

6.卢布瑞佐尔。公司成立于1928年,初始产品是将氯添加到润滑剂产品中,以缓和在柴油发动机中的过高温度。1942年,由于石油化学品需求的螺旋式上升,卢布瑞佐尔集中于制造多样化的专业石油添加剂类产品,包括抗氧化剂、清洁剂、抗分解产品等。上述添加剂直接销售给主要炼油厂。到20世纪60年代,公司成为了石油添加剂这一利基市场的领导者,直到1980年,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行全球扩张,而业务范围则坚守在石油添加剂领域。公司的利基市场非常成功,不仅一直保持了世界范围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并且其财务表现与股市表现都几乎没有受到化学工业危机的影响。但是在1980年代中期,公司通过收购活动涉足了新出现的基因工程技术能力,上述非核心业务的扩张在90年代又被全部撤出,到20世纪结束之时,公司仍然完全集中在化学添加剂产品的核心业务。

7.国际香料公司。国际香料公司成立于1917年,主要为销售香水用香料,在这样一个专业利基市场当中,公司的领导地位保持到1958年。1958年公司与欧洲一家企业合并,并开始在欧洲集中开发食物调味品并迅速取得成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公司在坚守香精香料添加剂业务的基础上,实施了包括产品系列扩张、产品应用范围扩张、地域扩张的利基市场战略并取得显著成功。直到1993年,公司始终是该业务领域的领导者。

8.卡伯特公司。公司成立于1882年,生产炭黑业务,并进行了后向一体化购买了天然气储藏地,为生产炭黑提供原材料。1897年,公司成为了美国国内最大的炭黑生产商之一。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炭黑作为轮胎中的稳定剂和增强剂需求迅速增长。到1950年,公司成为了美国最大的炭黑生产商。1950年代末期,公司实施相关工艺的多元化扩展,通过运用与炭黑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工艺,公司开始制造烟雾硅胶。1963年开始,公司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边界,向金属钛、塑性聚合物、石化化合物领域进军。在此阶段公司将炭黑及相关业务作为“现金牛”,以资助上述高性能、高成长行业的扩张。但此后,公司陷入了长期的债务危机。1987年,公司返回原有轨道之上,公司首先斥巨资升级了原有的炭黑、烟雾硅胶设备,并不断出售上述多元化扩张的业务线条,仅保留公司“不是行业第一就是行业第二”的业务。到20世纪90年代,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大的炭黑生产商,在高度专业化的烟雾硅胶市场中位于北美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在上述两个高度专业化的市场上公司聚焦于规模经济。而在早起广泛多元化策略中筛选出的少数产品中,公司确定了战略边界,保持了利基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更多案例不详细列举了。除上述这些,还有汉高、索尔韦在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领导者之后,都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着市场统治力。还有上文提及的阿克苏,原本统治着欧洲的人造纤维市场,但是二战母国战败的缘故错过了后来的石化技术革命。再重复一遍,以上这些公司除了道康宁和阿克苏,他们的全球统治地位通通至少保持到了2003年这个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研究终止的年份,只有在中国产业崛起之后才有部分在后来的竞争中落败而不断丢城失地。

化工企业,乃至更多的TB端制造业公司,他们的进入壁垒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规模效应和大额资本开支。为什么专业性化工企业,或者说利基市场,相比市场规模更大、资本开支更高的行业,其长期的财务绩效和投资回报要显著优秀?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只是总结归纳出了这个商业现象,但没有给出系统性的解释,所以抱歉,我只能用个人理解去解释——利基市场容纳不了过多厂商,所以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举个最简单的模型,例如一种精细化工品,假设他的市场容量每年只有约10个亿(以营业额计)的规模,但是要达到最低门槛的规模效应却需要投资5个亿左右,那行业能容纳的公司仅有3~5家,在度过最初的市场格局塑造期后,商业默契就很容易达成,因此竞争温和;再比如一种通用型的基础化工品,市场容量200亿,最低门槛的规模效应是15个亿(再大了就没用了,管理难度上升开始规模不经济),那行业就能容纳十几个玩家,行业永远不会达到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那竞争烈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行业容易陷入周期性的繁荣衰落。

拥有极高进入壁垒、统治市场几十上百年的欧美龙头,许多在21世纪没落了。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没能看到这一现象,因此就更加没有给出解释了。但是,我之前看过的一本《创新者的窘境》,我觉得书中的观点可以给出非常好的答案。以IBM为例。


最后看金禾实业。对照本文我们概括一下他的商业模式:在多个利基市场当中占据了龙头地位,行业已经形成了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参考欧美专业性化工企业的发展历史,虽然眼下过得凄惨,但股东们是不是可以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秋风瑟瑟瑟瑟发抖中期许一个美好的长期回报呢?

最最后对金禾实业的近况再说两句。最近一段时间的股价又是有够的,原因是产品价格一直在下降。这特么跟利基市场中父慈子爱、兄友弟恭的画风毫不相符。主要原因跟金禾赶尽杀绝的一贯作风和当下所处的特殊阶段有关。当前,金禾的三氯蔗糖产能(1.2万吨)已经远超同行了,而且只管自顾自的满产满销,卖不出去就降价,而同行呢?捷康、三和维信、新琪安以远高于金禾的价格在销售给那些不那么在乎价格的客户,这些产能很小,可以不予考虑。目前就是康宝和科宏,找金禾谈判无门,只能顶着亏损跟随金禾降价销售,谁也不愿意减产,因为这一次,有些人,一旦失去就不再。还有一点,再啰嗦一遍,现在整个化工产品都价格萧条,金禾的全产业链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不然应该早就结束战斗了。还有一点 $金禾实业(SZ002597)$$新和成(SZ002001)$$花园生物(SZ30040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