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为了稳息差,光大银行也做了多重努力,包括“以量换价”、提升非息收入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从资产端来看,2023年,光大银行在科技创新、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贷款等重点领域的投放扩表继续加速,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5%至6.77万亿元,贷款总额增长至3.7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对公贷款同比更是大幅增长12.14%至2.17万亿元。

然而在资产端保持可喜增势的同时,光大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却在下滑。2023年,光大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4%。这与净息差持续走弱有关,但也说明了光大银行“以量换价”结果并未达预期。

另外,在扩中收、增非息的策略上,光大银行的表现也不如意。据开源证券发表于3月28日的研报指出,受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光大银行全年中收同比下降11.39%,投资净收益同比下降7.35%;好在受益于汇兑损益、其他非息收入的高增,全年非息净收入保住了增长,同比微增0.60%。

非息收入提升难,也是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比如,2023年,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非息收入皆出现同比下降。光大银行能够保持微增,或许已经保持住了较好的状态。但是,介于稳息差之目的,后续需要努力的还是很多。

目前,光大银行已有所行动。比如针对当前银行较为关注的零售财富管理赛道。今年2月1日,开源证券发表的关于光大银行的首次覆盖报告指出,光大银行围绕“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锚定三大北极星指标,即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和同业金融交易额(GMV)。

在财富管理方面,追本溯源,光大银行是有历史积淀的。2004年,是光大银行推出的第一支理财产品,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初步开始。2018年,大资管转型元年,光大银行提出“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成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具备卓越财富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商业银行。

如今再度提出“三大北极星指标”,也进一步体现了光大银行做大做强做深财富管理的决心,也为后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数据显示,2023年,光大银行FPA总量5.09万亿元,同比增长5.06%;AUM总量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GMV总量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14%。


结语


王志恒表示,高质量发展要保持规模速度的合理增长,坚决摒弃规模冲动。银行要发展、要成长,一定的规模是必要的,但是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在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保持增长。

锚定了方向的光大银行,又会如何续写荣耀、扭转困局、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期待着。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