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是五篇金融大文章的“首篇”,科技保险是当下保险业发展的一大“重心”。近日,无论是国家层还是监管层都“调高”了对科技保险的“音量”。

6月底,七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将中小科技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完善适应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保险产品”。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则表示,将持续优化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则,研究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的比例上限。

综合业内人士观点来看,科技保险有两层含义,一是险企发力科技端,为自身的业务提供科技支撑;二是险企发挥长线保险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投资“潜力股”科技公司,支持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很明显,近期政策面的指引倾向于后者。

头部如何布局?

要知道当下险企对科技业务的布局情况,首先要看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头部险企。

A股上市险企中,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在2024年一季报中提及了对于科技保险的布局。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人保“八项战略服务”之一。中国人保表示,2024 年一季度,人保财险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推进“八项战略服务”,深入实施“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持续优化保险产品供给,全面实施风险减量服务工程,持续推动客户服务提质增效,着力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逐步恢复,资本市场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改善。但中国经济依然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增长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

面对机遇与调整,中国平安持续深化发展科技驱动战略。中国平安主要通过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汽车之家等成员公司经营科技业务,为生态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研发投入持续打造领先科技能力,广泛应用于金融主业,并加速推进生态圈建设。平安对内深挖业务场景,强化科技赋能;对外输出领先的创新产品及服务,促进行业生态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中国平安还运用科技赋能金融业务有效地促销售、提效率、控风险。2024年一季度,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4.2亿次,覆盖平安 80%的客服总量;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在整体坐席产品销售规模中占比58%;通过智能风控,实现减损30亿元。

中国太保则表示,太保产险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创新布局,全面加强体系化能力建设,推进客户经营,深化品质管控,保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党委书记傅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太保通过比较完整的科技风险保障体系,提供了大量风险保障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中国太保对上海科创中心基金、国投科技转化基金等科技创新方面的私募基金的投资额度已达到50多亿元。

“正在积极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申请成立独立的科技保险公司,通过专业性的子公司,更好地为科技创新企业包括科创产业的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傅帆表示。

指引不断

近一段时间以来,科技保险是政策层面频频提及的热门词汇。

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围绕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其中,提到:将中小科技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完善适应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保险产品,深入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丰富创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6月26日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这些年来,金融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保险资金监管政策,先后印发了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等五份监管政策文件,全面破除阻碍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障碍,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由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实际控制的股权投资基金,取消了投资单只创业投资基金募集规模的限制,支持保险机构加强与专业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拓宽创业企业长期资金的来源。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在监管政策层面上是畅通的。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优化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则,研究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的比例上限,更好引导保险资金和相关资管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创业投资基金的配置力度,积极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李明肖说。

今年1月29日,金融监管总局还发布了《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要求险企高度重视科技保险业务及其统计工作,深刻理解科技保险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建立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必要性,积极对接科技活动主体的保险需求;切实提升科技保险业务经营服务能力,建立科技保险业务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保险专业培训和人才储备;准确高效开展科技保险业务数据报送,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监管就通过指标优化来鼓励险企倾斜于科技投资。为进一步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作用,更好支持创业投资,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通过优化科技保险的偿付能力监管要求、降低险资投向新兴科技型企业的风险因子等方式,引导保险公司积极投资科技产业,促进了“保险+投资”联动的科技保险发展模式。

适配需求

众所周知,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来源稳定、运用灵活的耐心资本优势,能够很好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险企通过各种各样的金融形式注资科技企业的同时也在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以中国人寿为例,在债权投资计划方面,中国人寿旗下资产公司2022年至2023年发起设立总规模60亿元债权投资计划,全力攻坚集成电路芯片领域重大工程;在股权投资计划方面,2022年发起设立“中国人寿—电子混改1号股权投资计划”,为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增资19.9亿元,助力国产CPU、国产操作系统等信创核心支柱的PKS体系建设;在资产证券化投资方面,2023年设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投资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累计4.28亿元,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等。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副总裁刘凡如此形容“险资全周期金融服务”过程:通过股权投资或者非标债权对科创产业园及各类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在初步应用及产业孵化阶段开展股权投资。进入相对成熟的产业化阶段后,保险资金则可以通过股权投资以及投资股票和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二级市场,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

险资除了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还能为其提供风险保障。如《上海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度)》就指出,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难题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的推动下得到有效缓解,国产高端装备走出国门走向海外的道路更加顺畅。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太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平安财险上海分公司、大地财险营业部等多家险企累计完成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242个重点创新项目承保,涵盖特定型号的飞机、高端船舶制造、智能发电设备、工程设备等重点领域,为中国商飞、振华重工、金风科技等多家知名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832亿元。

总体而言,当下,保险和科技的碰撞可以做出“大文章”。对于险企来说,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如果保险资金投中了“潜力股”科技公司,所带来的投资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险资也助力科技企业成长,间接为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作出贡献。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不短视”的险资正是它们所需要的,在耐心资本的支持下,科技企业才能“心无旁骛”地进行科研并提升科技水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