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投资者避开市场的狂热时期?投资者们能否发现泡沫并避免被他们所展示的诱人前景所迷惑?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期间因未能戳穿当时的网络泡沫而承受了巨大压力。他在2002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为自己辩护说:“要想明确判断一个泡沫是很困难的,除非它用破灭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他对泡沫持怀疑态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Shiller)和西格尔则不赞同以上观点。西格尔认为,市场出现如下现象就可以认为出现了泡沫:广泛且迅速增加的媒体报道,缺乏利润甚至收入方面的依据,只是建立在一些概念和名号基础上的高得离谱的定价,以及认为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不能再按传统方法评估某些公司的观念。2015年有大量的报告试图改变传统的评估方法,大家对此心照不宣。西格尔引用美林集团全球私人股本投资研究基础部门在2000年2月14日发表的文章:“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对创造的热爱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科技类股票的价格一再上升,互联网革命使人们能充分发挥创造力,也许这会使我们更加接近生命的真谛!”西格尔说:“这话从专业者口中说出,那就是泡沫的例证。”类似的话语我们似乎经常能够听到。在市场充满泡沫的时候,没人能告诉你市场会走多远,人们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在参与泡沫、享受泡沫时不找好退路。

有一段话很有趣,即当泡沫来临时,市场上永远有两种人,一种人不断地指责这是泡沫,另一种人坚决参与泡沫、享受泡沫。前者越来越聪明,后者越来越富有。不过我认为前者不可能越来越聪明,后者也不可能越来越富有。

我们所受的教育容易导致我们犯如下三种错误,投资者如果也犯这三个毛病,那就不要去做买方。

· 大多数的教育都是面向过去的,而不是面向未来的,我们极少有面向未来的思考训练。

· 大多数人对问题的看法,通常都是持有非白即黑的态度。大家有没有想过,从小到大,我们考试时做的选择题都是从“对与错”中筛选,但事实上,大部分事物不是黑白对立的。

· 大多数人都是线性思维,而不是互联性思维,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网络中的。

以上任何一点判断都存在对立面,所以,如果你不能拥有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仅用简单的非白即黑来评判事物,或用泡沫非泡沫来评判事物,抑或用线性而不是互联性思维来评判事物,那么,我觉得你不适合做买方。做买方一定要有复杂的思维。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判断泡沫的指标,就是市场总市值占国家GDP的比例。我们要想清楚,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如何,5年后,GDP可以达到多少,市场总市值可以达到多少。现在是2 00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所有资产全面证券化的阶段,我们应该能够判断出这个断点和它的承载力。西格尔在其著作《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汇总出1957—2003年表现最佳的20个标普500“幸存者”。这20个“幸存者”主要出自两个产业——高知名度的消费品牌企业和大型制药企业,共有17个,占比高达85%。其中凭借复利的力量,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在46年的时间里,上涨了4 600倍!排名第一。所以,最后引用《证券分析》扉页上的一段话,这段话出自贺拉斯的《诗艺》:

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

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OTCFUND|007119)$$睿远成长价值混合C(OTCFUND|007120)$$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A(OTCFUND|00896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