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乳制品行业性新挑战,中国乳业选择从根源问题出发,集结众力探新路。

2015年开始,随着全产业链整合、行业提质发展,中国乳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由于不可控因素影响,乳业于近年进入深度调整期,乳业消费出现降温趋势,且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7月3日-5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奶业大会 2024奶业20强(D20)论坛暨2024中国奶业展览会召开。会上透露,中国乳业发展呈现出“三多三少”态势,严峻挑战明显存在。但从乳业现状来看,规模化养殖比例攀升、优质饲料自给率上升、产品合格率100%等诸多成果或预示着中国乳业已经具备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基本条件。危机与挑战并存,面对“新课题”、“新挑战”,乳业人究竟会如何迎战呢?

01

乳业现状:“三多三少”

昨日,中国奶业协会在会上发布2024年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281.3万吨,同比增长6.3%,乳制品产量3054.6万吨,同比增长3.1%,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100%,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乳制品消费也呈现回升态势,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4620.9亿元,同比增长2.6%,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达到42.4千克,比上年也增加0.4千克。

产品生产端供给提升、质量保证;消费端饮奶量上升、奶制品消费提升,整体来看,中国乳制品市场大趋势现利好。但从全渠道收入数据来看,中国乳业的发展困境便显现出来。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逐年下降,分别为7.9%、-6.5%、-2.4%。另据第三方数据,2023年,国内液奶消费量同比下降2.15%,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同比下降13.9%;2024年一季度,乳品消费仍有待提振。

整体消费数据不明朗,原奶企业的压力则更明显。从2023年财报数据来看,大多数原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原奶价格亦在不断下行。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5月份鲜活农产品供需月报,国内供过于求形势仍在持续,国内生鲜乳价格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下降持续时间为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今年5月,国内奶业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为3.39元/公斤,环比跌2%,同比跌12.4%。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认为,造成我国奶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原因之一,在于供给增长但消费增速下滑。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总结称,2022年以来国内乳品消费一反多年稳定增加的趋势异常下降,也说明当前乳品供给结构还不适应消费变化,具体呈现“三多三少”,即液态奶多、干乳制品少;高价乳品多、平价乳品少;城市消费多、乡村消费少的特点。

02

行业探寻抽薪止沸之法

从根源问题探寻,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当下的重要突围点之一。

行业大会上,关于如何缓解原奶企业的困局,马有祥表示,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和各级有关部门,积极出台纾困政策,奶牛场调整结构降成本奋起自救,大型乳企积极履行购销合同,中国奶业协会多方协调促进产业衔接,守住了行业底线。

上文提及,关于高价乳品多、市场不同产品比例不均衡等诸多问题,会上多个相关人士亦建言献策。

市场监管总局杜跃军直言,当前包括我国乳制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乳制品企业要维护自身优势,利用好本土资源,瞄准薄弱环节,培育形成乳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行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尤其是奶业20强企业,要团结带动行业,进一步提升乳制品的研发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安全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更高质量更加营养更好的产品。

国务院参事于康震坦言,未来奶业发展应以消费者为中心,促进乳品消费升级;优化主体结构,推动产业供需有效匹配,如优化液态奶与干乳制品生产比例,增加奶酪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供应,特别是要突破乳清蛋白、乳铁蛋白、乳糖等婴幼儿奶粉配料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提升乳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和供给能力;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共享发展成果;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攻克奶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表示,要促进行业发展,供应链体系建设上需要国际与国内互补,向上游要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自主实力,加大对国产原奶的利用率。

诚然,在乳制品统一过了“质量关”这一“底线关卡”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利用科研的力量实现成本的下降、品质的上升,做到产品价格品质与消费者需求真正契合、将乳制品打造成真正成为利民的营养品,这或是行业破局的重要助力。

集众智、汇群力。值得期待的是,已然窥见行业发展底层问题的中国乳业,能否找到“止沸之法”,穿越眼下的周期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