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行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成为热议话题。6月19日陆家嘴论坛之后,逐步落地。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潘功胜行长谈及下一阶段央行工作时第三条提到“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7月1日,央行公告“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决定于近期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7月5日,媒体报道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

综合来看,央行按照此前计划节奏推进公开市场操作国债。主要有几点考量:一是最高层的要求落实,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述编中,都提及公开市场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二是央行买卖国债国际经验成熟,中国央行进行国债买卖是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之一,并非QE。三是现阶段看,央行主要是借入长债卖出,在收益率快速下行到历史新低后,央行屡次提示长债风险,然而资产荒下,机构对央行的喊话越来越脱敏,央行故而亲自下场。

展望后市,央行的操作规模可能不会太大,当下资金宽松、合意资产缺失格局不变,央行在提示长债风险时,也清晰这一点,但可以对机构扎堆长债的估值调整风险进行预期管理,同时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兼顾内外均衡。

二、问答

1)央行借入国债以中长期品种为主,且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会不会对公开市场流动性有扰动?

答:信用借入,对银行来说只是少点最好的质押品,要看规模多大,现在资金很松,影响不大。如果资金紧张,央行或许还可以加大流动性投放。

2)央行借债可以缓解债券供给压力与引导收益率方向吗?

今年市场主体信用存在扩张不力,债券供给增加不够,信用债市场净供给也萎缩(城投),央行在不收流动性的前提下,以信用方式借入,等于增加点二级市场供给,让资金与资产的GAP缩小点,同时表明态度,引导收益率方向。

3)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更丰富了,正反向操作都可以起到流动性调节的作用,后续会减少对降准降息的依赖吗?

是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加国债买卖,工具更加丰富,但短期内不能替代降准降息。海外降准少,利率工具还经常用的,要根据经济周期进行逆周期调节,我们认为,现阶段短期降息必要性或高于降准。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公司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的必然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相关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投资人在投资基金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