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是创投行业的洗牌期。

    

来源 | 搜狐科技

作者 | 汪梦婷

出品 |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6月底,梅花创投合伙人吴世春在一次大会上发表“坚定向前走”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吴世春表示,现在创投行业确实进入了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也是一个洗牌期。

对于弱者来说,困难是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困难可能是走上更高舞台的台阶。

适者生存,每一个投资机构都要学会把自己变成适应性物种。

“现在不能有受害者心理,我们都是时代的幸存者。

短期我也是谨慎的,甚至有点悲观,但是从10年以上的长期维度看,我是非常乐观的。”

吴世春称,均值回归是一条强大的曲线,这个时候不要掉队,活下来就可能坐到下一个主桌上。

随后,吴世春在与我们的对话中,分析了当前创投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机遇,详细讲解了梅花创投的投资布局,并对当前的创业环境、硬科技投资提出了见解。

吴世春认为,现在不止要做耐心资本,更要“有创无类”

过于片面地追求所谓硬科技是不对的。

只要是创业,能够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就应该鼓励,应该得到认可支持,不应该用单一的硬科技标准去衡量创业。

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以科技含量来去判断项目价值,而是更关注企业获取订单的能力。

现在也看不出一些大模型公司有造血能力,to C不赚钱,to B也不赚钱,“可能他们赚钱的时间永远不会来,小公司没有逐步长大的过程,大公司顺手就全部做了”。

以下,Enjoy~

问:目前国内实际的创业环境是怎样的?

吴世春:现在整个价值取向非常偏向硬科技。

首先是出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背后都是有国资的钱,国资上会过会只能过硬科技,所以你投消费,不是说我们不看好,而是上不了会。

社会出资主体没钱,后面的钱很大部分来自国资,国资都做前置审批,导致社会对创业者的价值审美发生转型。

当然我认为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应该是每个领域都需要创新,每个领域都可以做出很好的公司。

很多伟大的梦想都是开始于一个很小的种子,不能因为它不是硬科技,就否定他的梦想。

我觉得现在这个时候应该重新呼吁,不止要做耐心资本,更要“有创无类”。

只要是创业,能够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就应该鼓励,应该得到认可支持,不应该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创业。

问:现在的症结关键就是出资方要求?

吴世春:对,首先社会LP没有信心,因为退出难,很多资产都在堰塞湖里面,可能10年前投的钱还没退出来,别人说你给我退出来,我就可以继续做LP。

所以现在很多钱都是来自国资,国资明确要求硬科技。

问:主流现在讲的推进新质生产力, VC和新质生产力之间需要怎样互动可以达到良性循环?

吴世春:我举一个数字,过去5年上市的这种企业,九成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推动和支持。

像现在的新质生产力,比如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我们都有大量的投资。

国家鼓励的方向,我们一点都不陌生,只要国家指挥棒一挥动,我们的钱肯定都会去找这方面的项目。

因为国家的指挥棒就是市场的红利,就是政策的倾斜,就是资源的配置,所以我们也愿意去投这样的项目。

但前面也讲到,创业既要包含解决卡脖子方面的问题,也要包含那种普罗大众的创业,可能作为我们这样的机构,不一定能给他去投资,但是他们这种创业主体数量,是新质生产力案例的可能几十倍上百倍的。

我们自己投了很多新生产力,我在这里也不做广告,还是呼吁应该整体看待全领域的创业。

问:前几年大家对硬科技寄托了很高的期望,您觉得之后几年这种趋势会持续吗?

您未来会以怎样的逻辑投科技?

吴世春:我从来不以科技含量来去判断一个项目有没有价值,我只以一个标准,就是获取订单的能力。

科技也是为了拿订单去服务的,他得知道客户是谁,能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能不能拿到客户的订单。

我们过于片面地追求所谓硬科技是不对的,所有的科技首先得根植于客户愿意买单,客户都不愿意买单的话,这种硬科技是无源之水,到最后都是缘木求鱼。

像马斯克那样,其实不是为科技而科技,而是为订单而科技,为客户而科技,为市场需求而科技。

我们现在又过于强调为科技而科技了,国外有什么科技,我们必须先在各种参数上追赶上它,而不是找到客户最大的痛点去解决它。

我觉得只有市场化的根植于客户订单需求的科技,才是走得远的科技。

问:怎么看待现在的大模型公司?

吴世春:我们也是通过朋友圈看,开个玩笑。

很多大模型是看美国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然后融很大一笔钱成为独角兽。

可能看起来投资人跟创业者皆大欢喜,我就想问下一步怎么把投资的钱赚回来。

投资人不给钱就饿死,我现在看不出来大模型公司有自己造血的能力,to C不赚钱,to B也不赚钱,你从哪里赚钱?

总不能一直去强调自己估值30亿美金、50亿美金。

问:所以您觉得现在不太合适投资AI?

吴世春:我们看看过去,包括自动驾驶,包括像上一轮的人脸识别类型的AI,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怎么赚到钱。

所以这个领域的泡沫,有时候比别的领域的泡沫还更严重。

问:您觉得这个阶段还需要多长时间?

吴世春:我认为,可能他们赚钱的时间永远不会来。

这是张明牌,小公司没有逐步长大的过程,大公司顺手就全部做掉了。

对大公司来说,自己又有产品又有客户,不缺钱也不缺算力,为什么不做呢?

问:您现在比较青睐什么行业?

吴世春:我们也没有倾向的行业,我们是“反人性逆周期”,当一个东西热的时候,我们就去看那些冷门的领域,他们价值可能被挫伤,可能这种项目比如一些消费类的跑的还不错,我们现在也在看。

还有现在新能源和新和新材料已经没人看了,我们还在看。

反而现在大模型人工智能,我们觉得现在已经过热了。

人多的地方一定没有高溢价,一定赚不到钱,你见过哪个扎堆的地方能赚到钱?

问:您去年说过2023年是从业以来最难的一年,您觉得今年怎么样?

吴世春:上一个最难的年份是去年,今年感觉就是更难了。

问:前段时间的创投17条,对行业会有什么影响吗?

吴世春:就像一个人,患了大病,给你一个人参,服下去好像红光满面,但是并没有解决症结,只是看起来好了。

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没解决,退出的问题,还有募资,钱从哪里来,钱怎么回来。

问:这个行业什么时候才能到一个回升的拐点?

吴世春:可能大家想象中的那种回暖,很难再回来,时代一过去,再说回到以前是很难。

但是可能是换种形式,或者叫新形态下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关系,可能会是更主流的。

问:虽然目前整个行业募资很难,优秀的机构还是募了不少钱,您体感是不是也比之前难?

吴世春:对,因为明显 LP出手谨慎了。

而且市场越来越头部化,可能原来一些腰部的机构也能募到钱,现在只有头部机构能募到钱,你得有业绩,有品牌,有扎实的投资功底和团队。

所以大部分的投资机构应该发不出第三只基金来的,现在为什么是洗牌期,会有大量的机构被淘汰出这个市场。

现在股权投资机构是12,000多家,已经减少了很多家,从2022年开始下降了14%,大概管理规模在5个亿以下的下降了10%。

我举个例子,2019年,我们提交一个基金产品去基金业协会做备案,那时候速度快的话差不多要5天,慢的话要可能两周,现在是上午提交下午就批了,完全不适应。

现在没什么产品发,中基协新备案办法出了后,基本上大多数管理人都发不了新基金了。

问:刚才您说梅花募资还行,投也还OK,所以现在关键是退这块。

吴世春:我们今年也有很多退的新办法,包括并购,最近也卖了一些公司给上市公司。

我天天鼓励我们的创业者,我说一定要把创业公司当猪养,千万不要当孩子养。

美国就这样,在美国创业的话,你一定要分成多段,每段卖掉上一个新台阶,等下一波浪潮然后再创业。

当猪养的话,才能够快速的退出。

如果你等上市的话,等到猴年马月,有可能等到资产都缩水了。

问:今年以来主要关注哪些赛道?

未来计划在哪些领域加大关注?

吴世春:还是新材料新能源,包括像关于科技这样的开采矿的公司,像机器人投了两家,投了几个芯片的好公司。

还有他投了一个养老科技、医药行业服务的这种公司,很杂的,然后今年还投了一个清酒,中国版的清酒,我们觉得这个市场还很大。

我们关注一切领域,也是看什么领域跑出来,我们不是规划,是立足当下,不断纠错纠偏,看明天有哪些新情况。

现在变化太快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伟大不能被计划。

问:现在正好是毕业季,您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适合进入这个行业吗?

吴世春:其实做创投的话,我觉得是有其他行业的积累更重要,一开始就做创投不是很好,因为离钱又近、又浮躁,觉得自己好像可以改变别人的命运,动不动会出几千万的投资支票。

我觉得一开始还是得有行业积累,如果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去产业里扎根下来,然后把创投当做后面人生的一个选择。

  ·   END   ·  

近 期 活 动

----------------------------------------

----------------------------------------

阅 读 推 荐

· 从8位大佬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我看到了这个趋势

· 沃衍资本魏斌:制造业投资大有可为,选对方向才是关键

· 雷军小目标:做世界TOP5,每年至少1000万辆

· 沈南鹏:15年投了上千创业者,我发现这样的CEO能成事

· 张一鸣:为什么我不赞同控制人力成本?

视 频 推 荐

合 作 对 接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旗 下 媒 体

发现在看了吗,戳下看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