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聊了小番茄,其实就是借着小番茄,说一下处置效应,什么是处置效应呢?


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就是散户容易卖掉手里赚钱的股票,会保留手里亏损的股票。


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


这个处置效应,也就是行为金融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前景理论,简单的说,就是面对:“得” 人们变得风险回避,而面对 “失”人们变得风险追求。


丹尼尔.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因为前景理论,在2002年拿上了诺贝尔奖。


以前不知道这个心理学的现象,发现手里两只票,需要钱的时候,自然就卖掉了涨幅最好的票,被套牢的票怎么也舍不得卖,最后,卖掉的涨幅好的票,继续上涨,持有的亏损票长期持有,实在熬不住了,就割肉了。


最后只有暗暗骂自己是个S13,这几年明白了前景理论,知道了处置效应,2只票,哪只弱,卖掉哪只,大概率都不错。这就是一个韭菜的成长吧。


为了处置效应,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具体见:ST股板块和小番茄


而还有一种心理效应,大家买卖股票的时候,更会经常出现,就是一种买回效应:


什么是买回效应:就是投资者买入之前持有过的股票时,愿意再次买入卖出后价格下跌的股票,不愿意再次买入卖出后价格上涨的股票。


举个例子,某股 4块钱卖掉,想等它跌到3块买回来,结果涨到4块5,心里想,老子4块卖的,4块5买回来,不成冤大头了,不买,结果,涨到5块,4块5都没买回来,5块更不能买了。结果,看着一路上涨。


碰到这种价格比当初卖的时候,高的股票,心里就希望等着它跌,心里想跌回来就买回来,结果发现,价格慢慢越来越高,


价格越高,心里就越不想看它,最后删除自选了事。


今年2月份做的同洲就是犯了买回效应,基本是割肉到最低点,然后,重新启动的时候,总觉得应该低买高卖,看着比当初卖掉高的价格,怎么也下不去手。结果,一步步看着反弹回到2元以上,最少可以减少15个点的损失,结果损失了 36个点。


要知道,损失36个点,意味着回本要涨回到58个点。


从同洲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一个26止损规则:


什么是26止损规则:


单只票2%止损,总仓位6%止损。


单只票的买入,风险值不能超过总仓位2%,如果风险值跌幅超过2%,控制股数,这是2。


比如总仓位10W, 买某票,股价2元,止损价格定在1.8元,那你的买入股数最多1万股,因为2%的单票最大风险值是100000*0.02=2000元。


2000元的最大风险值,对于2元到1.8元的止损位,最多的股数就是1万股。


总仓位亏损超过6%,这个月全部清仓,退出交易,等下个月重新开始交易,这是6。


跑题了,继续说买回效应:


既然说买回效应,是一种投资中的习惯,那如何克服买回效应,自己浅薄的认识:忘掉价格,每天都是新开始。


买入价,和卖出价,在很多时候,是一个心魔,或明或暗都会影响着我们。卖出价以上,意味着我们可能错了,买入价以下,意味着对了,但是,会不会有更低呢?


而忘掉这些以前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今天,股票的趋势,你是否愿意买,还是愿意卖,这才是你需要判断的,


而不是拿一个已经卖出去的价格,判断,今天是否该买入的理由。


这个就是锚定的地方,就错了。


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无论是贪婪还是恐惧,种种认知的缺陷都在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无疑是成功投资的大敌。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市场,目的是什么?


第一就是赚钱,第二就是做更好的交易。


而想赚钱,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不亏钱,或者少亏钱。


清楚地认识到认知的先天缺陷,然后建立科学正确的认知,正是避免少亏钱的前提。而纪律更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没有赚钱前,多考虑着如何止损,然后,克服人性中认知的各种缺陷。


不管是处置效应,还是买回效应,包括在交易中,顾忌面子,感情和情绪,都是交易的敌人。


而认识到各种心理习惯,对交易带来的影响,改变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


让交易纯粹一些,更纯粹一些吧。

$ST万林(SH603117)$

以上只是想到的买回效应对ST股市场交易的一些影响。

你那里还有哪些具体的例子,希望一起留言探讨。


没有你们,老韭菜没办法成长。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的数据可能会有错误,仅为信息分享。任何因引用数据,或者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发生的亏损,《ST股重组》及作者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是飞教头,非专家,非学者,非老师,中间略懂点ST股。

一个坑我来踩,经验分享大家的中年boy!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