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诺诚游戏法朱骏超陈杰


01

无版号游戏可在广东省内

渠道上线测试

7月1日,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省内出版网络游戏APP测试备案工作的通知》。

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启动省内出版网络游戏APP测试备案工作,允许暂未获得版号的游戏厂商通过申请备案,在广东省内渠道/平台上架游戏APP和开展测试。

游戏厂商在申请备案及游戏测试过程中需注意的是:

(1)可备案游戏的出版单位必须在广东省内,运营单位则不限制属地;

(2)申请测试备案时应载明测试期限,且最长不超过1个月;

(3)获得备案的游戏在开展测试时,需要遵守测试用户限制、不得内购充值等相关要求;

(4)如游戏在测试结束前仍未获得版号且要求继续测试的,需再次申请测试备案。

诺诚评论:

根据广东省游戏协会发布的通知,只要未获版号的游戏出版单位在广东省内,即可通过申请备案,在广东省内的渠道/平台(包括腾讯、网易、华为、OPPO、VIVO等),上架游戏APP和开展测试。

该通知针对游戏测试备案及开展测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与此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相适应。例如,限额测试用户数;不得向网络游戏用户收费,也不得以商业合作、广告销售等方式获取收益。

02

游戏平台未成年人实名认证不到位,

被判退还部分充值款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了一起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退费的案件。

2023年9月,不满10岁的原告使用其母亲的身份信息,在被告运营的游戏平台完成了实名认证,并下载了大量游戏。

在随后的30余天内,原告通过其母亲的支付宝充值了10余万元,用于购买游戏道具、皮肤等。原告父母联系客服申请退款被拒后,遂将被告起诉至法院,要求认定原告的充值行为无效并全额退款。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作为网络游戏联合运营者,有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用户实名注册、登录的义务。

鉴于涉案游戏均为当下小学生热门动画片改编的游戏,被告应当预见其受众范围可能包括未成年人。

被告在识别玩家到未成年人后,未能及时锁定其身份信息,未提示家长监护,甚至提示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编辑身份信息”绕过实名认证以逃避监管,未尽到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实名制的义务。

原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在监护人不知情之下实施的充值行为已被监护人明确拒绝追认,故该充值行为无效。

被告未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制,对合同无效负主要过错责任;原告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疏于监管,同时原告有躲避实名认证的情况,对合同无效亦有一定过错。最终法院判决被告退还原告部分充值款。

诺诚评论:

网络游戏运营主体,特别是从游戏内容,可推断出游戏受众为未成年人群体的,如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未成年人游戏实名制,致使出现未成年人退款纠纷的,网络游戏运营主体应负主要责任。

如游戏公司监测到成年人账号,疑似为未成年人使用或存在混用的情况,建议游戏公司应当提示开启家长监护功能,以及采取二次核验身份的措施。在用户拒绝核验或未核验通过时,将相应账号视为未成年人账号,采取限制游戏时间及消费额度等防沉迷措施。

03

未要求实名注册登录网络游戏被处罚

日前,桃江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查办了一起非法推广、运营网络游戏的违法行为。

经过初步调查,当事人颜某通过租用经营场所,招聘工作人员在抖音平台直播推广《天龙八部》网游,吸引玩家下载安装其运营的游戏,并通过玩家在游戏内的充值获利。

颜某的违法行为包括,游戏未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且游戏运营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诺诚评论:

非法推广、运营盗版游戏会侵犯正版游戏或关联影视、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如向公众传播侵权作品,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可能因损害公共利益而受到行政处罚;如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存在多次被追究著作权侵权责任、非法经营数额较大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受到刑事处罚。

此外,如果盗版游戏未按照规定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无法有效执行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则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会导致行政处罚。

04

趣丸集团拟借壳SPAC香港上市

6月27日,趣丸集团借助与Vision Deal HK Acquisition Corp (以下简称“Vision Deal”) 特殊目的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书,并更新了2023年度财务数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3年收入计算,趣丸集团旗下运营着中国最大的移动语音社交网络平台(市场份额12.7%)及中国最大的面向移动游戏用户的社交网络平台(市场份额19%)——TT语音。

然而,近年来,由于网络服务监管的收紧,TT语音曾两度被有关部门强制要求下架进行整改,导致活跃用户数及付费用户数减少,影响了其业务营收。

据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趣丸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至32.25亿元,毛利润同比下降9.28%至16.71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减少7.89%至6.07亿元。

此次为趣丸集团第四次发起赴港上市行动,其在2021年10月和2023年6月以传统的IPO形式赴港上市未果后,在2023年12月选择调转策略,宣布与Vision Deal合作借壳SPAC上市,但首次递表后仍无果,此次申请结果如何可拭目以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