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7月5日,理想汽车召开了2024智能驾驶夏季发布会。在发布会上,理想汽车宣布将于7月内向全量理想AD Max用户推送“全国都能开”的无图NOA,适用于理想MEGA以及L系列所有AD Max版本车型。

同时,理想汽车将于7月内推送全自动AES(自动紧急转向)和全方位低速AEB(自动紧急制动)。并发布了基于端到端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和开启新架构的早鸟计划。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表示,“从2021年启动全栈自研到今天发布全新的自动驾驶技术架构,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研发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智能成绩“交卷”

再次站上擂台,理想冲击中国智驾第一梯队。

在智驾产品方面:理想汽车的无图NOA不再依赖高精地图或先验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导航覆盖区域均可使用,可借助时空联合规划能力带来更强大的绕行体验。

此外,无图NOA也具备超远视距导航选路能力,在复杂路口依然可以顺畅通行。甚至,将纯视觉的Occ占用网络升级为Lidar与视觉前融合的占用网络,可以做到分米级别的精细操作。

具体来看,无图NOA有着四项能力提升:哪里都能开,不再依赖过多“先验信息”;绕行丝滑,时空联合;路口轻松,上帝视角;默契安心,分米级微操。

同时,主动安全有着四项能力进阶:复杂路口AEB(自动紧急制动);夜间AEB(自动紧急制动);全自动AES(自动紧急转向);全方位低速AEB(自动紧急制动)。

在自驾技术方面:新架构由端到端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共同构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阐述了认知心理学中系统1与系统2的概念,为理想自动驾驶理论来源提供了基础。

具体来看,系统1由一个端到端模型实现,直接用来快速响应常规驾驶问题;系统2由一个视觉语言模型实现,包含了思考的能力。

首先,“端到端”模型用于处理常规的驾驶行为,从传感器输入到行驶轨迹输出只经过一个模型,信息传递、推理计算和模型迭代更高效,驾驶行为更为拟人。

其次,“VLM视觉语言”模型由一个统一的Transformer模型组成。其参数量达到22亿,对物理世界的复杂交通环境具有强大的理解能力,即使面对首次经历的未知场景也能自如应对。可以识别路面平整度、光线等环境信息。也具备更强的导航地图理解能力,可以配合车机系统修正导航,预防驾驶时走错路线。还可以理解公交车道、潮汐车道和分时段限行等复杂的交通规则。

最后,“世界”模型使重建+生成相结合。将真实数据进行重建,并使用生成模型补充新视角。其中,静态环境得到重建,动态物体进行重建和新视角生成。再经过对场景的重新渲染,形成3D的物理世界;而生成则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天气、光照、车流等条件均可被自定义改变,生成符合真实规律的新场景,为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力创造了更优秀的虚拟环境。

销量业绩“扛压”

理想和华为,正在搅动新势力的一潭春水。

据不完全统计,当特斯拉率先将端到端智驾大模型量产上车之后,国内多家车企也在迅速跟进。小鹏汽车计划从X9开始,将智驾方案升级为端到端大模型架构;长城计划今年在3款车型上实现端到端智驾量产;马斯克“闪电式”访华,意在推动特斯拉FSD落地……

在这其中,理想老对手华为率先一步。

今年4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在北京召开,现场发布了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华为乾崑。带来了全新升级的“乾崑ADS”、“乾崑车控”、“乾崑车云”等解决方案,采用端到端技术栈,目标今年年底智驾系统累计上车5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华为采用的是分段式端到端方案,理想采用的One Model方案更为激进。此前,特斯拉同样是One Model方案,但其“输入图像、输出控制”的方案比理想的“输入传感器信息、输出行驶轨迹”更进一步。

不难看出,包括华为在内的各家厂商在端到端技术方向上目前都处在探索当中,尽管在方案、路径上的选择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端到端已经成为智驾前进的方向。

卷技术、卷价格、卷配置、卷权益……

数据显示,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问界等车企已经稳住月销量破3万辆以上,小米、极氪和深蓝等众多后起之秀你追我赶。因此,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曾发表的“头部三个品牌吃掉70%市场份额”的结论并不是无稽之谈,竞争强度会相当激烈。

这样的背景下,理想汽车的技术叠加无非是为了销量。

事实上,华为和理想仍在“较劲”。6月份,鸿蒙智行共交付46141辆新车,理想汽车共交付47774辆新车,再次领先鸿蒙智行。但上半年累计交付量,鸿蒙智行共交付194207辆新车,领先理想汽车的188981辆新车交付数。

当华为合并了问界和智界的销量后,野心便愈发显现。以现阶段鸿蒙智行的基本盘来看,加上享界S9上市并且产能稳定的情况下,其单月销量应该在6万辆以上。在理想不继续推出更低价增程式车型的前提下,预计鸿蒙智行会持续领先一段时间。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对于以增程式技术起家的理想汽车而言,如何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继续保持差异化优势,考验着公司的战略定力和执行效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