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综合违法情节、责任程度等,对5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大股东占用资金等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其中,江苏舜天、*ST中利则是通过参与专网通信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江苏舜天于2000年上市,实控人系江苏省国资委,注册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营业务为服装出口贸易和国内贸易。

经查,江苏舜天参与的隋某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实质是合同、资金、票据流转构成闭环的虚假自循环业务,无商业实质,不应确认相应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利润。200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共计虚增营业收入约103.3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9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9.34亿元。

此外,*ST中利也曾参与专网通信业务,2016年至2020年,中利集团虚增营业收入合计近80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超16亿元。

我们发现,这两家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都是因为参与专网通信业务来虚增收入和利润,而我们发现此前A股已有13家公司参与这个专网通信业务造假,而主导这场骗局的隋某力就是神秘人隋田力,他是谁?他到底玩的是什么套路?

隋田力是谁?

简历显示,隋田力1961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身份证号码前六位归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1979年1月至1994年5月,隋田力在部队服役,其后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干了4年公务员。

从体制内离开1个月后的1998年11月,星地研究所成立,这是隋田力名下第一家工商主体,其100%持股并担任所长,由此开启了下海经商之路。

而且,在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官网中,隋田力是专家成员。在官网介绍中,隋田力是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负责人,曾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任职。

但从2016年开始,隋田力收购了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50%的股权,随即投资成立了星地通公司,还参股、控股了一批通信技术的相关企业,精心布局之后,一张“专网通信”的大网悄然撒开。很多不明真相的上市公司,就这样着了他的道。他甚至还一度成为了上市公司宏达新材(SZ.002211)的实际控制人。

2019年1月5日,ST宏达公告,公司原控股股东江苏伟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28.23%股份已过户至上海鸿孜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鸿孜“)名下,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杨鑫。同时,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和《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杨鑫。

但后来调查发现,实际上,隋田力与上海鸿孜的法定代表人杨鑫约定,由上海鸿孜代隋田力持有上述ST宏达股权,隋田力为ST宏达的实际控制人。

专网通信业务骗局是怎样实施的?

自2014年起,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上海电气、ST新海、*ST凯乐、ST宏达、*ST泽达、航天动力、合众思壮、ST中利、国瑞科技、康隆达、瑞斯康达等多家公司或公司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到底是怎样的骗局让这么多上市公司趋之若鹜呢?

通过证监会认定江苏舜天是财务造假的缘由,我们可以看清楚整个业务的脉络。

证监会表示,其一,综合隋田力本人的供述及专网通信系列案件调查取证情况等主客观证据,认定江苏舜天参与的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为虚假自循环业务并无不当。一是江苏舜天参与的专网通信业务链条中,其上下游企业及其业务,均由隋田力指定或从其指定的公司中选择,且业务穿透后,发起端或终端企业也均由隋某力或其他同一主体控制。二是隋田力方承认专网通信产品仅是道具,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和第三方市场。

从这条我们可以看到,业务的上游供货商和下游采购商其实都是隋田力控制的企业,左手倒右手。而且相关的产品是没有价值和实际市场的,完全是虚构出来的道具。

其二,江苏舜天参与的通讯器材内贸业务存在多项异常。

比如,2017年以前,江苏舜天的通讯器材内贸业务曾发生上下游企业均为隋田力控制,或者均由同一主体控制的情况。2017年前后,江苏舜天作为国企被要求清理融资性贸易,江苏舜天更换了通讯器材内贸业务的直接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但穿透后的上下游企业或者业务仍由隋田力控制,江苏舜天实际上仍继续参与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

再如,2009年至2021年江苏舜天的通讯器材内贸业务产品均未进入其仓库,江苏舜天不负责物流,未进行过存货管理,没有出入库单据和物流单据。当事人提及的验货照片并不能证明货物的真实流转情况。

对于上述异常,证监会称,江苏舜天如果保持合理谨慎,应当能够知悉其参与的通讯器材内贸业务是虚假自循环业务。

其三,客观上,江苏舜天的通讯器材业务的合同、资金和票据最终构成闭环,无真实货物流转,相关交易是虚假的。该业务实际上是以贸易为掩饰的资金融通业务,无商业实质。

从这条可以看出,专网通信业务实际就是由江苏舜天用自有资金协助隋田力完成虚假业务闭环,江苏舜天赚取相应的资本利息,也就是证监会所说的“以贸易为掩饰的资金融通业务”

江苏舜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通过虚假的业务,能够为江苏舜天创造营业收入,并带来相应的利润。在不明就里的股民看来,江苏舜天就是真实的实现了通信专网营业收入,还获取利润,并且规模和利润率都还不错。然后其实很多上市公司都想增加营收,如果要造假的话,还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与隋田力合作,不仅营收增加,还不要额外付出成本,还能赚取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业务风险在哪里?

我们发现,在专网通信业务中,上市公司在向上游公司采购的时候,要支付90%以上的货款,但在向下游客户销售的时候,只能拿到10%的首付货款。也就是为了赚取利息,上市需要一次性支出,然后分批回收,这样很有可能是你看上人家的利息,别人看上你的本金,就像一个击鼓传花的骗局,总有一次人家还不上钱了,因为这样的业务本身没有创造利润,他只能不断的拉新的资金进来,弥补上一个客户的亏空,总有一天会玩不转。

导致这场骗局浮出水面的,是因为一家上市公司高管的离世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上海电气,是一家大型综合性高端装备制造商,其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资委。

这是一家无可争议的超大型老牌国企,但在2021年8月5日,这家公司的总裁黄瓯跳楼身亡。这是他第二次自。在这个期间,上海电气有多名高管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在黄总自的三个月前,上海电气披露了一则重大风险提示公告。公告说子公司电气通讯财务暴雷,将对公司的归母净利润造成83亿的损失,这近乎赶上了上海电气这两年归母净利润的总和。而造成利润巨额亏损的原因就是子公司电气通讯参与专用通信业务的资金无法回笼。

怎样识别这样的骗局?

比如其中一家叫凯乐科技的上市公司,在介入专网通信业务的当年,就获取了51.5亿元的收入,占年度总营收高达61%;在最高峰的2018年,凯乐科技169.6亿元的总营收中,有147.3亿元由专网通信业务贡献,占比高达86.9%。

但从资产负债表的银行存款余额就可以发现,这些虚增的收益,只是在现金流层面过了一下公司的手。到了银行存款这里,马上就变成了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直接转手他人。

这在其他会计科目里也有所表现。比如公司应付账款里,就存在20亿左右的应付票据。

而且,正因为营收是虚增的,所以公司的日常运转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来进行。所以ST凯乐在2018年的银行存款,就高达28亿,公司需要支付给银行的利息费用,就高达4.9亿。只要稍微研究过财报的朋友,就会发现这是典型的存贷双高

7月5日,证监会等相关单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总的来看,《意见》聚焦综合惩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着力完善监管协同机制,构建综合惩防长效机制。

希望在严厉惩罚机制下,以后这样的财务造假越来越少,最终苦的是普通股民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