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泰”)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

成立于2009年的博泰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同时提供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截至2024年3月31日,博泰已累计为超过40个汽车品牌的超200款车型提供服务。

创始人应宜伦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10年后创办安瑞索思(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瑞索思”),专注汽车营销。2009年,根据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布局,他毅然二次创业成立博泰,经过15年的风风雨雨,他将带领博泰进入下一个黄金发展时代。


01

“广告人”二次创业

打造智能座舱及网联解决方案

创办博泰之前,应宜伦曾长期在广告行业深耕,2003年他在上海创办安瑞索思,开始为上海大众、梅赛德斯—奔驰、一汽大众奥迪、上海汽车等在内的汽车客户提供汽车行业互动整合营销及电子商务服务。

他带领安瑞索思洞察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线下广告领域、整合性培训领域、互动网络领域、线下多媒体领域及制作领域内卓有成效的互动沟通管理项目,促进车厂的“品牌力”提升,并同步提升汽车销售额。

在长期和车厂打交道中,应宜伦逐渐洞察到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他认为汽车作为最大、也是最精密的移动终端,不联网是有问题的。

基于长期和车厂“打交道”所积累下来的客户经验及洞察,他于2009年创办了博泰。

此后,博泰做出了一系列的业内领先。例如,2010年,应宜伦带领上海博泰开发inkaNet1.0,并与上海汽车合作推出全球第一台3G网络互连汽车,早于BMW发布相似类型产品2年。2015年,博泰还开发出全新的个人机语音交互技术——iVoka 1.0,这是全球第一台自然语言的车内系统,比Siri中文版早了8个月。

随着技术环境不断变化,博泰的技术和产品正在不断迭代。

当前,博泰是中国国内少数几家采用高通8295芯片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货商之一。通过和高通为代表的多家供应商的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兼容,博泰整合了软件、硬件和云端服务功能,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它还提供了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用户互动,并推动汽车OEM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增长。

博泰的客户包括东风、五菱、问界、阿维塔等中国OEM和合资、国际OEM。截至2024年3月31日,其已累计为约40个汽车品牌的逾200款车型提供服务。截至2024年5月,博泰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从七家OEM获得17个定点。

目前,博泰车联网除了上海的总部,在南京、沈阳、大连、深圳、武汉均设有研发中心,在长春、北京、法兰克福皆设有办事处,在厦门设有智能制造基地。

02

年营收超13亿元,8轮融资近40亿元

根据招股书,博泰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提供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

2023年,博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荣誉。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3年软硬一体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收入计算,博泰是为中国OEM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第二大独立本土供应商。

在智能座舱业务方面,近三年,博泰在智能座舱单元数量(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域控制器、屏幕、T-Box及其他与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相关的组件)的出货量方面实现大幅增长。

博泰向OEM客户出售的智能座舱单元数量从2021年的约50万件增加至2023年的约120万件。

也因此,博泰每年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上的营收也呈现增长态势,年营收分别为7.4亿、10.79亿、13.52亿,分别占据全部营收份额85.7%、88.6%、90.4%。

博泰成立以来获得过多轮融资,招股书显示,博泰经历了8轮融资,累计融资净额达39.95亿元。最近一次为2024年上半年,博泰完成了D轮融资,筹集所得款项净额总计约10.47亿元。博泰D轮投后估值为85.72亿元。

博泰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苏宁、小米、益松投资、东风集团、亚信华创、红马资本、思佰益、复鼎资本、建信信托、乾道投资、海尔资本、晶凯资本、丰实资本、卡睿创投、傅鑫投资、建元基金、一汽、吉晟资本、上海国盛资本、平安资本、井冈山投资、金景资本、金杜鹃资本、东方富海、新昌创投、安徽中安、长春长兴、四川基金等机构及地方政府的投资。IPO前,苏宁、新昌创投、小米等持有博泰超5%的股份。

本次冲刺港股IPO,博泰所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以及增强技术,进一步加强涵盖软件、硬件和云端服务的全栈内部能力;提高制造、测试和验证能力;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以提高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的战略性收购;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03

智能驾驶公司上市潮

当前,智能驾驶领域正在迎来上市潮。除了博泰冲刺港股IPO,Momenta、佑驾创新、赛目科技、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纵目科技、小马智行等国内自动驾驶企业也披露了赴港股或美股融资的计划。

为何如此多的智驾企业准备上市?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智驾行业是一个高投入、回报时间长的行业。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大多并未实现盈利。因此,连续融资必不可少。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披露的融资额度由2021年的1591.9亿元锐减至205亿元,直接缩水至原来的13%。2023年的情况并未得到好转,已披露的77起融资总金额约为83.67亿元,呈现持续大幅下降趋势,表明行业仍未走出“寒冬”。

国内一级市场融资环境处于“寒冬期”,智驾企业不得不涌向IPO,来获得较为充裕资金以谋求发展。

那为何选择港股或美股上市?在当前A股IPO政策收紧和节奏放缓的背景下,智能驾驶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更具包容性的港股和美股市场。这些企业选择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不仅是因为智能驾驶行业作为高科技领域的全球性认可,更因为它们在技术革新、市场拓展、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以及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国际吸引力。

通过在港股或美股上市,这些企业不仅能把握国际市场的机遇,还能进一步开拓全球视野,探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海外市场的深度布局。

归根结底,无论智能驾驶企业是否选择上市,无论他们的目标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关键在于能否经受市场考验,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立足行业前沿,不断创新技术,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开发出更先进、更安全、更可靠的智能驾驶产品。同时,探索并完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汇聚各方有利因素,力争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唯有如此,才能在资本市场中顺利实现融资目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