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大证券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建筑作为被低估的高股息品种,其基本面正迎来积极变化。

光大证券认为,中国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盈利能力。近年来,公司的股息分配比例维持在20%左右,股息率逐步提升。根据23年的收盘价计算,股息率约为5.0%,位居八大建筑央企前列。然而,公司当前的市净率仅为0.54,处于历史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业务发展的多个方面,中国建筑都呈现出积极的趋势。

新签合同方面,中国建筑表现强劲。1-5月累计新签合同达到1.81万亿,同比增长12%。增速远超其他建筑央企,位居四家已披露月度新签合同数据的央企中第二。同时,基建房建齐发力,海外新签合同高增,1-5 月境内、境外新签合同同比增长13.8%、145.2%。

房建业务方面,光大证券认为,下游地产商信用风险传导至建筑承包商,叠加地方政府财政紧张下项目回款偏慢,导致建筑业中小企业加速退出。部分中小企业成为公司分包商,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公司市场话语权持续增强,助力公司获取更多优质订单。

与此同时,在房地产优化调整政策持续出台及逐步传导下,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也呈现出边际改善的趋势。在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销售业绩排行榜中,中建系有多个房开企业上榜,中海地产、中建壹品、中建东孚、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中建信和及中建七局地产集团合计销售金额(全口径)达2207.6 亿元,其中中海地产销售金额(全口径)达1483 亿元,位居榜单第二,中海地产上半年权益销售额达1394 亿元,居中国房地产销售业绩排行榜榜首,公司地产业务基本面迎积极变化。

光大证券进一步强调,中国建筑2023年新增土地储备1310万平方米,超九成位于一、二线城市。位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一线城市、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的新增土地储备占比超过了83%。优质土储有望带来快速去化优势,随着地产优化调整政策的持续传导及地产的持续修复,公司房开业务有望快速修复。作为业务板块中毛利率较高的业务,房开业务的修复有望拉升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低融资成本也为中国建筑提供了拓展业务的优势。当前我国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下行。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央企融资成本通常更低。低融资成本加强了公司在周期底部的拓展能力。

知名财经评论员、金董汇负责人、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邢星先生表示,在整体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的背景下,中国建筑通过强劲的盈利表现和谨慎的土地储备策略,展现出其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未来,随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和房地产相关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中国建筑有望持续受益于市场回暖,实现业绩与市值的双重增长。

市场注意到,截止发稿,中国建筑收报5.21元/股,对应市盈率3.63倍,总市值2173亿元,总体处于低位水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