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市场已经无法增长,传统用户已经没有需求,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接下来并非只有等待、观望和躺平一条路,应该重新打造新市场、寻找新用户。

贺扬
撰写

“现在,对于我们这些经销商来说,靠着一个门店,在一线市场的经营现状‘要么是观望,要么是关店’。任何折腾、试错和探索,都是徒劳,还不如保存一些实力,看清楚未来的方向再出手,也不急”。

这是一位家用中央空调经销商,也是所谓“舒适家居”经销商的真实想法。与传统家电相比,今年以来,家用中央空调市场也遭遇了“零售、工程”双市场的重挫,不只是没有用户上门询问,即便是大街上也抓不到有需求的用户。生意现阶段只能维持不亏本,但是接下来会不会亏,还是未知数。

“至今,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还不是最难的,内心还有点谱,那就是结合国家政策、厂商补贴等,依靠一轮拼抢和低价内卷,还能有点机会和空间。毕竟,过去10年、20年,大家还是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财富,不至于慌了神。最难的还是对未来的不清楚、对今后的没预期,感觉眼前一片黑,不知道应该是干,还是不干”。

一位家电代理商告诉家电圈,大家对市场都是有信心,也是有欲望的,但是今年开始市场上的用户需求感觉突然消失一样,感觉四处都有可能,四处都能发力,但是一次次重拳却都只是打到棉花絮上,完全没有任何反馈了。内心的焦虑和挣扎,也无处安放并找到答案。

上述来自一线市场上商家声音,应该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故意“叫苦不迭”,而是真正遭遇来自一线市场的痛苦和冲击。在家电圈看来,既然老市场已经无法操作,老用户也没有欲望,为什么还要将有限的精力、资源和团队,放在没有希望的“事情”上?这不只是内耗,更是困顿和无望。

老市场没增长了,就没必要耗下去,透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在老路上挖不出“金子”,更没有希望。此时,完全可以努力去开辟一些新兴市场或新市场机会。比如说,很多家电企业在健康医疗、新能源、机器人及自动化等的扩张,就属于“再造新路”。但是,这并不适合所有的家电企业,特别是数量庞大的中小厂商们,并不具备跨界“找新路”的能力,还是应该聚焦家电行业主赛道进行新的市场和商机拓展。

目前来看,长期以来家电市场的商业机会分为三块:一是零售市场、二是批发市场、三是工程市场。长期以来,零售市场基本上是所有渠道商家都会布局和抢夺,而批发市场只有少数有实力的大中型商家具备低价货源渠道和分销,才能从事批发业务;工程市场则属于少数的地区性专业型商家,拥有一定社会人脉和政商资源,才能深耕当地的工程市场,包括民用工程、政采工程及企事业单位采购等。

今年以来的家电市场情况,很直观:零售无力、批发难搞、工程低迷,可以说聚焦市场出货的各个渠道、各种生意,都太难做了。对于相关家电厂商来说,想要跳出上述3条老路,去拓展新路并不容易。在家电圈看来,似乎就需要从渠道属性的经营,向用户属性的探索转变了。

不过在一线市场上,目前一大批老用户,似乎也没有持续而强劲的需求。特别是在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落地,面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主要厂商的换新补贴,都没有办法激活存量市场的规模化反弹,而新增的刚需市场与过去相比则“少得可怜”,主要还是受到房地产的影响。

所以相关厂商也没必要拼低价、恶战和内斗,抢占那些有限的“老用户”,而是应该想办法去抢夺那些新用户,或者说培育、引导用户的新需求、新生活方式、新品质追求。从这2年来厂商的市场争夺层面来看,拼低价没有未来,聚焦精品、套装、场景方案等虽然路途艰难,却是“有机可图”。

除此之外,一些家电企业也开始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人群、不同应用场景展开了用户化的圈层探索。有的是推出专业化的新品牌,更多的企业还是推出专业化的圈层产品。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海尔智家推出了面向年轻人的养成系品牌Leader;同样,海尔、美的、海信、方太等企业则推出了母婴家电,还有企业则推出了适老家电,未来是否还会细分,需要一步步紧跟用户需求的探索。

毫无疑问,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整个家电市场的操作逻辑就是一点,有用户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规模,有规模才有稳定的营收、利润,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健康可持续。新的规模化市场打造和差异化用户需求培养,正是家电厂商未来经营和发展的“两翼”。

版权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