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白酒香型标准之争?

   肖竹青竹青表示,酱酒新国标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生产标准规范,防止鱼龙混杂和概念混淆,引导企业追求品质,同时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实现明明白白消费,从而推动酱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准细分过度是不是好事?


  对于品类创新,行业普遍认为这是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繁荣景象,代表着技术的进步。然而,从长期健康发展上看,这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细分化,是不是市场、消费者真需求、真需要,是不是企业、行业的一厢情愿?


  业内人士分析称,酱香型白酒如今细分出清雅、绵柔等怎么多种香型,酒企以不同口感作为营销概念,过度的标新立异都是围绕自身品牌特色做文章,为自己品牌背书,目的就是成为具有行业唯一标志性的产品,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标准乱飞,消费者一头雾水。白酒作为一种风味食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和表达方式,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各类细分标准通过相差不大的专业术语去表达各自的生产标准工艺、产品特点、口感风格,消费者感到晦涩难懂,从而增加了他们的选品难度、选品效率。


  如今香型日渐丰富,名称也更多了,工艺之下,大多口感香气等大同小异,甚至无异,也算明显的差别,那是自欺欺人。醇香、醇柔、柔和、绵柔,消费者根本无从把握,也不关心,只在乎是否舒适“对口味”。


  企业自嗨,过于细分是负担。有行业资深专家认为,香型做大了是个品类,做不大是负累。并且,香型跟品质不是一个概念,香型的独特性并不代表酒质水平。如果每个企业的产品与其他产品稍有一点差异就确立一个标准,并以此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炒作,那势必造成“香型泛滥”,从而混淆市场对中国白酒的认知。那还不如,取消所有香型,以企业名自己定义香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