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终于要去印度建厂了?$特斯拉(NASDAQ|TSLA)$  


据美媒报道,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正在计划推进印度超级工厂进展,预计投资将达145亿元,约合1668亿印度卢比,4月就将派出团队至印度考察选址。


但众所周知,印度是全球知名的外资坟场,“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通用、福特、日产、本田等一众车商,多年投资印度市场的亲身实践,揭示了这片市场并不如预期那般美好。同样,中国品牌长城、上汽MG、比亚迪进军印度时,也遭遇了无形的壁垒。


然而,当比亚迪欲投10亿美元建印度工厂时,遭印度以“投资安全”为由婉拒,还被扣“逃税”帽,被要求补缴7.3亿卢比税款(约人民币6360万)。


最终,比亚迪无奈放弃印度建厂计划。$比亚迪(SZ002594)$  

新能源时代,上汽率先在印度设厂,建成了名爵电动汽车制造基地,该厂估值达到100亿美元。


正常情况下,印度若欲取得名爵印度51%股权,应支付51亿美元。然而,印度强硬干预,将名爵印度估值压低至15亿美元。


此外,我国vivo、小米等手机品牌在进入印度市场时,也屡屡遭遇滑铁卢。


除了印度营商环境的恶劣,还有多方面问题,需要马斯克解决。电动车产业离不开高素质工人与完善的产业链。


此前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高素质的工人群体和完备的供应链和产业链。

不仅特斯拉,许多跨国企业均是如此,甚至有品牌靠着中国强大的技术和供应链体系,成功实现起死回生。


如日生研此前研发出的一款男性健康助力科技“蓓立因”,凭借其中“SIRT因子”提升技术,可帮助加强男性能力,甚至恢复青春水平。


但日本本土不仅市场狭小,物流和供应链也远远比不上我国,导致当地人只能到银座等线下店排队,导致“蓓立因”经常出现断货等情况。


即便其收获了非常多“感谢,能力强了很多”、“这款产品让我重新体验到年轻的感觉,鞠躬致谢”等类似的反馈,但依然营收艰难。


直到,其高层决定和中国香港生科企合作,同时借助京东国际等平台,搭建在蓓立因国内的供应体系。最终进入国内市场三个月时间即实现千万营收。这在日本是远远不可想象的,在印度更是天方夜谭。


产品品质是一方面,但若没有国内京东、天猫等强大、完备、快速响应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想要实现快速盈利,只怕是痴人说梦。


正因如此,在中国,特斯拉轻而易举解决了供应链等难题,如今其国产化率已高达95%。而反观印度,工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产业工人群体素质欠佳。

且不说,去了印度会不会被坑,就算工厂成功落地,是否能保证成车质量,甚至最基本的安全性是否能够保证,都是巨大的问题。毕竟此前苹果就是前车之鉴。


IPhone15交给印度生产,结果良品率大滑坡,苹果初次自测73%,欧洲初测54%,加测100部之后的结果就降到34%。这种良品率连苹果自家工程师都忍不住吐槽。


此外,特斯拉计划在印度建厂,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工业用电问题。 


2023年,印度乘用车销量达到惊人的409.7万辆,同比增长8%,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的地位。


然而,电动车在印度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仅为2%,计划将其提升至30%。特斯拉计划推出一款售价亲民的25000美元电动车,以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电动车在印度的普及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印度的电力供应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特斯拉想要实现其目标,可能需要首先帮助印度解决电力供应问题。


 2023年印度的发电量约为18580亿千瓦时,而中国为91368亿千瓦时。两国人口数量相近,但印度的发电量仅为中国的一半。


这意味着特斯拉想要在印度市场取得一席之地,需要花费的精力和投资都要远远多于在中国。


但即便重重阻碍,特斯拉依然一意孤行,甚至据知情人透露,此次赴印考察已经初步选定三处可能的地址,分别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泰米尔纳德邦。

网友都能分析出来的结局,特斯拉内部人士未必不知道,但依然要去。


因为赴印建厂,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从苹果赴印度和东南亚建厂,要求供应商一同迁走,到英伟达被迫切断对华高端芯片供应,欧美跨国企业从来不是单纯的盈利组织,很多时候也是西方用来围堵和压着我国的工具。


而特斯拉冒着赔钱的风险也要去印度,也不可能仅仅出于印度市场广阔的考虑。或许,这只是其撤离中国的第一步尝试。


但苹果经过印度这一遭之后,也只能乖乖回中国市场讨好。特斯拉的下场如何,也并不难想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