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间,ST新纶披露公告称,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将自2024年7月3日开市起停牌。

ST新纶表示,截至2024年7月2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若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公司股票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2年,并于2010年成功登陆深交所的上市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ST新纶不断通过资本收购在扩大业务版图,并企图实现转型发展,却也因此形成巨大商誉。随着被收购企业由盈转亏,ST新纶也不得不吞下并购带来的“苦果”。


01

经营能力备受质疑

ST新纶始创于2002年,2010年1月登录深交所,是一家为汽车制造、消费电子、智慧显示端口等行业客户提供高性能胶膜材料和精密模切构件的新材料企业,主营业务为防静电/洁净室耗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市后的14年间,公司不断经历募资,转型,再募资,再转型的资本圈钱套路,期间还爆发过连续多年的财务造假案。

从2013年开始,新纶新材启动了业务转型升级战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2016年公司已初步形成电子功能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洁净室产品与工程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然而,一直以来新纶新材业绩并不乐观。其中,2015年、2016年公司净利润曾连续2年亏损,不仅如此,经证监会调查,在2016年至2018年新纶新材还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三年合计虚增营业收入超7亿元,虚增利润超1.8亿元……

紧接着,2019年勉强实现盈利后,新纶新材便彻底陷入了亏损泥潭,完全丧失了盈利能力。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从22.47亿元降至9.79亿元,同期净利润亏损均超12亿元。2020年至2023年,新纶新材连续四年亏损,亏损额高达47.38亿元。截止到2023年末,公司流动负债高出流动资产总额22.9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4.60%;因诉讼冻结银行存款1118.37万元;银行借款逾期7.82亿元。

由于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2024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新纶新材”变更为“ST新纶”。而这给新纶新材带来了26个跌停板。

公司也曾积极采取措施“保壳”。不久前,ST新纶的重整议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公司拟以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ST新纶表示,希望通过重整避免上市公司债务风险及经营风险的进一步恶化,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更好的维护员工、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这一举动并未令公司股价止跌。

伴随着股价持续跌停,ST新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侯毅持有的公司股票也在日前遭遇流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6月25日10时至2024年6月26日10时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对侯毅持有的5127.3279万股股票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开拍当日前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乘对应股票再乘80%),但该竞拍无人问津。



02

并购后遗症

2014年,ST新纶大举调整募投项目。防静电、洁净室消耗品项目调整为新风净化器产品项目,终止净化设备产品项目,后来又停止对新风净化器产品项目投入。这意味着,ST新纶拟投资的5亿元募投项目终止。

由于两次募投项目均未达到预期,2014年、2015年,ST新纶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并于2015年出现上市以来的首亏,亏损1.07亿元。

2016年,为进一步推进转型,ST新纶再次定增募资17.5亿元,用于TAC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项目,2017年初又将其中2.5亿元投入到锂电池电芯用高性能封装材料项目。

同时,ST新纶还相继收购深圳鹏阔精密51%股权、株式会社T&TEnertechno锂离子电池铝塑复合膜业务、江天精密49%股权等。2017年10月,ST新纶还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千洪电子100%股权,交易价格高达15亿元。

一系列的并购,也让ST新纶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2017和2018年,其营业收入达到17.26亿元和31.51亿元,对应净利润为7915万元和2.89亿元。但随后财务造假东窗事发,一些投资者表示,出现这种重大经营问题“当时就该退市”。

后期,并购带来的负面作用逐步凸显。江天精密剩余49%股权被收购后盈利由正转负,且亏损规模达到1722.89万元。铝塑膜业务核心主体新纶复合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2019年即出现亏损,2020年亏损进一步扩大。作为ST新纶发力精密制造的千洪电子,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0.73亿元,下滑了72.63%,并购该公司形成的12.51亿商誉,2020年就计提了6.2亿元。



03

难以“起死回生”


公司股价跌破1元之后,ST新纶迅速发布公告,公司拟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希望通过重整化解公司债务风险和优化资产结构,更好地维护员工、广大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为了“保壳”,ST新纶还拉来了格力“站台”,双方拟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6月6日晚间,ST新纶发布公告,继续深化公司与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集团)的合作,在前期双方共同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光电材料产业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在加快产能落地、重整化债、企业纾困、产业投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当日,ST新纶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议案》,同意上市公司与格力集团全资重要子公司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合作双方将积极推进相关上下游产能在珠海市集聚,在符合投资条件前提下,双方在3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范围内就产业投资开展合作,全力推动电池电芯用高性能材料、光电材料、精密制造、研发及销售中心等项目落户珠海。

两项“动作”同日发布意味着,ST新纶正在全力通过引入投资者和重整化债等方式奔向保“壳”重生的目标。

期间,ST新纶的股价进入上升通道,并接连收获3个涨停板。这给了ST新纶“起死回生”的希望。

但是后续的股价走势打碎了ST新纶的幻想。不仅与格力的合作迟迟没有进展,同时由于该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尚未消除,从6月20日起,ST新纶再次出现连续跌停,直至7月2日跌停收盘后,每股报0.61元,连吃9个跌停板,公司市值也缩水至7亿元。

即便以往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ST新纶也已积重难返。最终,ST新纶还是即将走上强制退市的道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