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及低利率环境演进:

泡沫形成。70-80年代日本全面金融自由化浪潮为经济泡沫及银行业危机埋下隐患,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压力加大,期间宽松货币环境下市场投机情绪渐浓,金融、地产泡沫形成。

泡沫破裂。1990年8月货币政策“急转弯式”加息叠加地产融资政策收紧,泡沫破裂引发“债务型”通缩,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问题积重难返,90年代末出现机构破产浪潮。

低利率环境,较长时期内超宽松货币政策,叠加通缩等内部结构性问题阻滞,经济步入长期“低通胀、低增长、高杠杆、低利率”阶段。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业经营:传统盈利模式重塑。泡沫破裂后,日本金融体系、监管制度均步入改革重塑阶段,货币政策较长时期维持宽松基调,广谱利率持续下行。期间银行经营模式亦有所转变,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量:资产端,实体融资需求收缩,信贷投放降速,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配置力度提升。1994-2023年间日本国内银行总资产、贷款及贴现CAGR分别为2.2%、0.8%,期间贷款及贴现占资产比重自65%降至44%,证券投资、同业存放占比自23%提至44%。负债端:定期存款增长承压,负债久期缩短。

价:低息环境下存贷增长匹配性弱化,资产收益率下降、负债成本维持刚性,息差持续承压。日本银行业NIM自2000年1.5%附近逐步下行企稳至2021年0.5%左右。

非息:低利率环境限制、分业管制放松、产品创新兴起等因素促使银行非息收入渠道拓宽,1997-2023年中收占比自20%走升至31%,其中都市银行得益于多元化业务布局非息收入占比更高。

风险:泡沫时期企业投机情绪升温,银行信贷无序扩张,实体、金融领域风险持续累积。主银行制度与“护送船队”模式下,泡沫破裂初期银行体系不良债权问题未得到及时处置。后经历两轮金融体制改革及不良债权集中处置,日本银行业不良率逐步下行至稳态水平,基本实现了前期存量风险大幅出清。

资本:危机后政府注资叠加监管从严,银行业资本储备逐步增厚,资本充足率水平向海外经济体靠拢。

业绩表现与行业特征:低利率环境下银行业绩进入低增速、低波动稳态阶段,都市银行盈利表现更稳健。多次并购重整浪潮中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马太效应显现。

后泡沫时代银行板块行情回顾:金融危机后宽松政策环境叠加长期结构性问题,日本经济整体呈现“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格局。这一时期内,从股价层面看,日股银行板块与大盘同向波动,相对收益表现平淡,头部都市银行及优质地方银行仍可走出独立行情。从估值层面看,低利率环境下板块估值整体下移至历史低位,优质银行存在一定溢价空间,都市银行估值普遍高于地方银行。从股息层面看,板块高股息优势突出,都市银行股息率普遍高于行业水平,地方银行分红比例差异较大。近年来,疫后通胀水平回暖,日股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年初日央行加息,YCC结束,期限利差走阔缓解银行息差压力,银行板块跑出较强相对收益。

风险提示:日央行加息节奏或幅度超预期;通胀指标修复、经济复苏持续性、稳定性不及预期;个股样本选择偏误可能影响最终结论判断。

$恒生高股息ETF(SH513690)$$国企指数(QQZS|HSCEI)$$恒生指数(QQZS|HSI)$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