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转融券被暂停有什么看法?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停止转融券喊了那么久?直到现在才实施呢?

是因为只有现在实施才有用,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为什么?

因为资本市场中从来就不止一个股票市场。

一、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

国家是顶层制度的设计者,他的思维高度必定是凌驾于三个市场之上的,也就是说,我们也需要换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看最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

1、货币市场+债券市场:

★2024年7月1日:央行宣布“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这个公告,相当于正式确立“央行做空国债”的权力。这个权力之前只有财政部有。

央行做空国债有什么用?简单的讲,央行将同时控制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成本。

再往下推理,控制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成本又有什么意义?

很简单:资本市场的底层逻辑就是资产的净价越高,资产越有投资价值。

★而资产的净价=价格-成本

你花100元买的债券,到期连本带利收回110元,但是必须减去你获得这100元的成本(借贷利息),才是你真正的净利润。

2、继续推理:央行是如何控制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成本?做多做空。

借入国债卖出,打压价格,价格低了再买入,归还国债。反向操作就是做多。

截止于此,央行对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顶层制度的调整就完成了。

有读者会疑惑:就发了个通知,顶层制度就“变革”完成了?这是不是太简单太儿戏了?

一点都不。因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是利益分配,而顶层制度的调整,就是调整利益分配。

把A的利益转给B。

套用这个公式就是,把债市的利益转给股市。怎么转?增加债市的成本。

3、了解了最根本的“原理”后,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首先,必须明确货币,债市,股市是三个独立市场。

增量资金先进入货币市场,而货币市场的资金出来之后,会流向哪里?一定就会流向股市吗?未必,从年初以来,它大规模的流向了债市,所以债市长牛。

这种情况有什么问题?问题大了,从国家的角度,既要在货币市场上支付“利息”(固定利息),又要在债券市场上支付“资本利得”(债券买卖的利差)。

最关键的是,用以支付这些成本的增量收入从哪里来?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后就被锁死了,无法流入国家真正想引导流入的领域,就是股市。而无法流入股市,就无法形成丰厚的增量收入去平衡成本。

4、央行开始对股市开始定向扶持了吗?开始了。

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长期和短期国债之间的期限利差正在扩大。

截止2024年7月2日,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为61.7个基点。而最近一个月之内,利差已经扩大了5.9个基点。

5、“央行做空国债”和之前分析过的“临时正回购、逆回购”目的都是填平债市这个堰塞湖。

通过一系列的顶层制度变革,央行未来的货币宽松政策出现的增量货币,才能够跨过债市这个堰塞湖,顺利的流入股市。

二、重新回到转融券。为什么直至此时此刻才叫停?

股市的做空机制,在风险偏好特别低的情况下,暂停的确是有意义,但是如果没有填平债市这个堰塞湖,暂停转融券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如果很早停掉做空机制,但仍然没有任何效果,将进一步打击投资人的信心,继续损害已经危如累的“风险偏好”。

在2023年9月,我写过一篇文章《掀一次桌子吧,中国股市》,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过一个观点: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以下四个要素进行资源配置是分先后顺序的,排序如下:

★土地(房地产)、利润(实体)、工资(居民收入)、利息红利(金融)。

★而现在会调整成:利润(实体)、利息红利(金融)、工资收入(居民收入)、土地(房地产)

国家会不遗余力的扶持金融,因为它是取代房地产形成居民增量收入(睡后收入)的关键。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税制的改革——改革消费税。为什么是改革这个税种?

★这是一个明确的政策导向。

国家正在致力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仅靠工资收入是绝对无法实现的。而居民的增量收入将来自于金融投资。

股市是金融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将承担承上启下的功能。

向上,为促进新质生产力提供资金支持;

向下,为扩大内需,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提供资金支持。

因此,从国家政策导向的层面,一个健康的、长期的慢牛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刚需。为此,央妈已经亲自下场为股市保驾护航。

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美国股市的投资人,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中国股市的投资人,永远找国家去解决问题。而当国家正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却一无所知。

最后我想说的是韭菜们在股市不容易,我们的国家也不容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