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谁都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疼痛。它是一种由身体组织的真实或潜在损伤引起的不舒服感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揭开疼痛的神秘面纱,探寻疼痛处理的有效方法。

疼痛的分类

1、依病理学特征

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 或两类的混合性疼痛 ) 。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完整的伤害感受器感受到有害刺激引起的反应,疼痛的感知与组织损伤有关。当神经纤维受损或神经系统因创伤或疾病发生异常改变时也会产生自发冲动,引起的痛感会投射到神经起源部位,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2、依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

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又分为慢性非癌痛和慢性癌痛。

急性疼痛指在几小时、几天直至3个月以内可缓解的疼痛。突发性疼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疼痛,通常是指由于疼痛强度突然增加导致接受慢性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原有镇痛水平上出现短暂的疼痛。

慢性疼痛则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如果在初始阶段疼痛未得到完全控制,急性疼痛有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这可能是由于疼痛传导路径发生病理改变,从而成为疼痛产生的病因。

3、其他特殊的疼痛类型

还包括反射性疼痛、心因性疼痛、躯体痛、内脏痛、特发性疼痛等。

慢性疼痛的影响

慢性疼痛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嵴髓损伤、坐骨神经压迫、带状疱疹等。据统计,全世界约有 20% 的人患有慢性疼痛。而在中国,慢性疼痛的患病率超过30%[3] ,其人群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如贵州和新疆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给患者带来焦虑、睡眠障碍、药物成瘾等困扰,严重时会导致抑郁,甚至自杀倾向。除此之外,慢性疼痛的治疗费用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疼痛治疗和疼痛管理是临床挑战之一。

慢性疼痛的治疗

慢性疼痛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NP)、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癌症相关性疼痛等。临床上针对慢性疼痛痛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对于慢性非癌痛与慢性癌痛的治疗思路也有显著的不同。对于癌痛患者,疼痛的缓解依赖于肿瘤细胞的杀灭或阻断疼痛传导路径。多数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有限,通常较少考虑药物的依赖性或可能引起的长期毒性。慢性非癌痛患者则在镇痛的同时不仅要求尽可能地降低药物的短期和长期毒性,而且要尽量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同治疗手段的选择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可以分为3个阶梯:

其中第一阶主要针对轻度疼痛,主要应用非阿片类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第二阶主要针对中度疼痛,多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

第三阶主要针对严重和持续性疼痛,多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

然而应用药物治疗慢性疼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阿片类药物对部分类型的慢性痛,如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嵴髓损伤后疼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疗效不佳。而阿片类镇痛药物则因成瘾和易诱发胃肠道副作用而受限,因此非药物干预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非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疼痛非药物疗法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疗法。其中侵入性疗法包括:脉冲射频 (pulsed radiofrequency,PRF) 和嵴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非侵入性疗法包括光生物调节 (photobiomodulation,PBM) 和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其中非侵入性疗法尤其是经颅磁磁刺激,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优良收到了越来越多康复工作者的青睐。


经颅磁刺激

rTMS是一种基于非侵入性脑刺激的新方法,指使用脉冲磁场在颅外作用于局部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临床研 究证明,rTMS可通过调节大脑多个区域(如初级运动皮层和前额叶皮层)缓解疼痛。具体机制探讨如下:

(1)调控神经递质

利用 CCI 模型,Hu 等[68] 证实,rTMS 处理可以促进CCI大鼠的坐骨神经修复,缓解CCI大鼠疼痛和抑郁样症状,且频率越高效果越好,主要机制可能与降低大脑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受体的表达水平以及调节神经炎症有关。

(2)调控炎症水平

令人不解的是,rTMS增加了CCI大鼠外周血中IL-10和TNF-水平,Toledo等认为这种增强的早期炎症可能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改善神经重塑性的作用。现有的证据表明rTMS可能涉及下行系统的炎症调控作用,而rTMS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结

慢性疼痛的临床发病率高,但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对NP疗效不佳。而阿片类镇痛药物则因成瘾和易诱发胃肠道副作用而受限,因此应用非药物手段治疗慢性痛的报道逐年增加。临床报告证实 PRF、SCS、PBM和rTMS对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基础研究发现,非药物手段可以通过多个机制,如调控神经电活动、调控突触传递和抑制炎症等,发挥镇痛作用,提示非药物手段在镇痛领域的广阔前景和优秀潜力。

 

参考文献

[1] Treede R D, Rief W, Barke A, et al. A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pain for ICD-11. Pain, 2015, 156(6): 1003-1007

[2] Mills S E E, Nicolson K P, Smith B H. Chronic pain: a review of its epidemiology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Br J Anaesth, 2019, 123(2): e273-e283

[3] Jiang Y, Xu T, Mao F,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Pain Health Index (2020). Popul Health Metr, 2022, 20(1): 20

[4] Cohen S P, Vase L, Hooten W M. Chronic pain: an update on burden, best practices, and new advances. Lancet, 2021,

397(10289): 2082-2097

[5] Gao Y, Mei C, Chen P,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neuro-immune crosstalk to pain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and the spinal cord. Int Immunopharmacol, 2022, 107(2022):108700

[6] 林相宏,江仁,黄长顺,等. 非药物疗法在慢性疼痛干预中的应用和治疗机制 [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3, 50 (10): 2406-2419. DOI:10.16476/j.pibb.2023.0293.

伟思医疗于2016年推出第一代经颅磁刺激仪产品,2022年完成第二代经颅磁刺激仪取证上市,实现迭代升级,公司二代经颅磁刺激仪具备多通道、深浅自由组合、专病专用线圈等多项竞争优势,可提供精神心理、神经传导领域国际前沿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手段。

公司二代经颅磁产品自上市以来,便取得了良好市场反馈与销售表现,整体科室普及率和渗透率持续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长春市第六医院、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各自装机了伟思医疗10台MagNeuro磁刺激仪,公司MagNeuro经颅磁系列产品呈现良好的销售态势。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经颅磁技术的运用推广,共促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与繁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