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皆知,如今车企的上新速度比以往快多了。以往四、五年研发一款车,如今两三年上新也比较普遍。那么汽车研发周期的缩短,究竟是创新所致,还是有车企在偷工减料“割韭菜”?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近期,有两家车企分别对汽车研发周期缩短表达了质疑。来自上汽通用的工程师称,很多车企两三年就能出一款新产品,上汽通用也想这么快,但是相关标准卡在这里,一款新车型如果试验做不完,绝对不能上市。东风本田高管也指出:“有些新能源品牌快刀斩乱麻,压缩开发周期,降低品质标准,急于将拼装车推向市场,将隐患转嫁给用户,收割韭菜。”

但也有支持者的声音。有人认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迭代速度快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并不意味着不负责任,而且国产车在安全性、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并未减少。有专业人士表示,以往开发一款燃油车需要4~8年时间,但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如果开发一款车型还需要这么长时间,新车上市时可能动力电池、芯片等相关技术已经落后了。所以,国内外车企都在想方设法在符合标准法规要求下缩短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周期。 

此外,如今汽车研发周期不断提速,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比如汽车平台模块化生产的普及,许多车型能够基于同一平台打造,从而实现快速上市。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已经由传统的硬件驱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技术等进化),变成了软件驱动。软件的迭代速度远高于硬件,这就使得新能源车更新周期大大缩短。 

但不可否认,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新能源汽车,的确存在一些投机取巧的做法。也正因为如此,来自同行的提醒和质疑才是必要的。对于每家车企而言,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面对“内卷”必须保持清醒,以偷工减料等不正当手段应对竞争,只能加速自身的淘汰速度,并且给行业也带来信任危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