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消息:众所周知,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数字人民币发行权属于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具备资本和技术实力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其他商业银行及机构与运营机构合作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

详细而言,按照移动支付网的理解,数字人民币生态圈可以分为第1层、第2层、第2.5层。第1层为央行,是数字人民币发行、监管的唯一主管部门。第2层为指定运营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两家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背景下的互联网银行。第2.5层主要为同业的其他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如商业服务提供方、支付服务商等),该类机构没有取得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资格,但可以通过与第2层运营机构开展合作向用户提供数字人民币服务。另外,也有一种说法将具体应用场景方分为第3层。

实际上,双层运营体系之中,并没有明确的2.5层、3层的规定,仅能明确央行作为第一发行层、运营机构作为第二运营层,除此之外的其他机构可以笼统地归为2.5层,也可以作其他细分。

图片

另外,从职责而言,数字人民币生态机构可以分为发行、兑换和流通三部分。分别对应生态中的第1层央行、第2层指定运营机构和第2.5层的同业的其他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等。

(一)运营机构

图片

截至2024年6月,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共计10家,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兴业银行。

运营机构在央行的额度管理下,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服务。双层运营模式可充分利用指定运营机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实现市场驱动、促进创新、竞争选优。可以说,第2层的运营机构是数字人民币生态中的关键。

运营机构的竞争与挑战

1.竞争:运营机构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同业的竞争,即运营机构之间的竞争。

一方面,在数字人民币的钱包开立上,无论是个人钱包还是对公钱包,都是运营机构直接面向用户的“入口”,因此其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推广,增加数字人民币的用户数量,便于未来通过数字人民币拓展其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央行对于各运营机构都有一定的钱包开立考核要求,这加剧了各运营机构间的竞争。

2.挑战:运营机构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数字人民币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是运营机构在零售支付领域重新拉近用户距离的手段,这是机遇所在,但也是全新的挑战。

一方面是,来自于成本和安全的挑战。成本主要包括运营机构的系统改造、人才投入、营销活动等。目前运营机构在数字人民币上的投入成本非常巨大,而且尚未形成规范而有效的收入,这也是央行强调要具备资产规模、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现金服务能力、支付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求的商业银行成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原因。安全主要是系统风控、App安全、个人信息保护、钱包开立KYC和额度分级的安全要求等。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运维和推广的挑战。实际上,无论是运维还是推广,归根到底仍然是投入产出问题。运维需要系统、技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的投入,而推广则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场景优势、探索方向,联合合作方一起将数字人民币项目试点落地,甚至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营销推广活动。部分运营机构在金融科技创新、互联网技术方面走得比较早和远,这将有利于其在数字人民币的运维和推广方面发挥优势。

(二)2.5层机构

图片

在数字人民币的生态中,运营机构需要与其他非运营机构一起,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管理,实现数字人民币安全高效运行,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及运维等服务。可以说,2.5层机构是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枢纽”,承担着将数字人民币推向大众的责任。

因此对于2.5层的非运营机构而言,如何在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中夺得“先发”优势将至关重要。

1.其他商业银行

其他商业银行是运营机构(10大银行)之外,但又与其联系最为密切的机构。对于运营机构与其他商业银行间的合作形式,业内称之为“银银合作”。

银银合作是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阶段,同业银行之间的一种合作探索,一方面是帮助非运营机构银行能够接触到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另一方面也是运营机构银行快速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和用户覆盖的一种方式。银银合作有三种模式,包括直连模式、间连模式以及混合模式,模式不同能力不同。关于直连还是间连都是针对于同业银行合作而言的,其最显著的区别体现在是否拥有自有App渠道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管理功能,以及是否拥有更完善的对公钱包和商户受理功能。

2.非银行机构

对于数字人民币生态而言,非银行机构的范围比较大,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卡芯片和安全厂商、硬件设备厂商以及软件系统厂商、场景拓展方等等。

(1)第三方支付机构: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优势主要在于商户资源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其可以作为中间方直接对接运营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为商户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进件、条码支付、协议支付、App支付等多项接口的对接;另一方面可以联合其他机构共同推动数字人民币在特定场景的落地,比如校园、医疗、交通等等。典型的机构如银联商务、拉卡拉等。

(2)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也是数字人民币全面推行的主要参与方之一。电信运营商目前主要联合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推广相应的应用场景落地,而主要载体则是以SIM卡为安全芯片的硬钱包,也因此基于硬钱包的“双离线”支付必定会是未来推进的重点之一。

由于前期试点的节奏原因,工商银行选择了与中国移动合作共同推动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的落地,而中国银行则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达成了前期的合作试点,三者又称为“中电联”。2023年7月11日,由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研发的SIM卡硬钱包功能正式在数字人民币App上线。该功能支持无电无网支付,用户在手机亮屏、熄屏、断网、无电、关机等情况下均可采用“碰一碰”无障碍使用。

(3)手机厂商:

手机作为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载体之一,因此手机厂商也是数字人民币手机硬钱包的主要推广方。

不同于运营商的SIM卡方案,手机厂商则主要采用内置的SE安全芯片作为载体,在体验上可能更好,但对手机配置要求更高,需要其具备NFC功能。而且由于数字人民币“国产芯”的问题,NFC手机的芯片未来会不会受影响还不好说。目前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等在内的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都参与了数字人民币的相关试点。

(4)卡、芯片和安全厂商:

卡、芯片和安全厂商是金融IC卡时代的参与方,延续到数字人民币时代仍然具备参考性。

无论是银行卡、社保卡还是交通卡,未来都有可能是数字人民币的联合载体,因此在卡片上加载多应用是“旧瓶装新酒”。

目前,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芯片主要供应商是华大电子和紫光国微,而卡片制造商则包括楚天龙、恒宝、天喻信息、东信和平等传统卡商。当然还有飞天诚信、握奇、信安世纪等安全厂商。

(5)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厂商:

硬件设备主要是指受理数字人民币的终端设备,比如扫码设备、POS机、自助收银终端、ATM机等等;软件系统厂商则主要指为银行、非银行等机构提供软件服务或者系统改造等解决方案的厂商。

目前包括联迪、新国都、新大陆、证通电子、广电运通在内的众多硬件设备厂商都参与了数字人民币产品的研发试点;而软件系统方面则有神州信息、长亮科技、四方精创、科蓝软件等厂商。

(6)场景拓展方:

场景拓展方虽然处于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的最下层,但却是应用落地的关键。

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是现金的电子化替代,也是金融基础设施,未来正式推广之后必然要普及至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衣食住行”等场景的落地则需要诸如京东、美团、滴滴、携程、字节跳动、快手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推动参与。

#ST证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