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真是太快了。就在两年前,在公司内部分析会上,我们还认为10年内无人驾驶出租车不会落地运营,没有想到发展如此之快,武汉的萝卜快跑已经成为行业的新风向标了。”济南一家出租车公司负责人这样说。

近日,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突然火爆全网,不仅震惊了外国游客并得到外交部发言人的推介,更逐渐融入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被加入武汉旅游必打卡清单。

不过,无人驾驶的发展也引起网友的讨论,资本市场有关无人驾驶的概念股也出现了快速上涨行情。但不管怎么说,无人驾驶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正逐渐驶入人们日常生活。无论你是否喜欢,自动驾驶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已经成为我国领跑全球科技的重要领域之一。面对无人驾驶新赛道,正在飞速发展的济南自然不甘落后,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力争为济南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此背后,是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对自动驾驶产业的全面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51座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其中深圳、上海、江苏、杭州等多省市已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不断加速拓展应用场景。

一,武汉成无人驾驶“领跑者”

说起近期火得一塌糊涂的萝卜快跑,就不得不说武汉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方面的积极探索。业内有关人士表示,这事得从2022年说起。2022年9月,武汉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试点政策,允许其上路。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城市都在保持观望。

济南一家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记得在武汉市政府官方网站上有一段话:探索未来出行方式,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这条新赛道上,武汉“敢为人先”——抢抓先机,先行先试。

一位多年从事传统出租车运营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有压力,但业内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这是市场趋势。“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很多城市的街头就会到处跑着这种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包括济南在内,谁也挡不住这种市场趋势。”这位负责人表示。

起初,萝卜快跑在武汉拿到许可证,并获得“三个允许”:允许车内无安全员、开上社会道路、开展商业化服务。此后,武汉又在全国开创了多个“第一”:“无人驾驶”实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无人驾驶出租车发展的每一小步,都是整个行业历史性的关键一步。正是这一步步的探索、前进,武汉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而这是货真价实的市场运营,大大超越了局部地区先行先试的试验运营阶段。

就在今年5月,有媒体在上海观展期间,下单并乘坐了一辆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台显示起步里程3公里、时长10分钟,起步费用为7元。最终这单行程折扣后,体验者仅支付了1.47元。

据了解,尽管价格非常便宜,但萝卜快跑在武汉已经非常接近收支平衡的临界点。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进入全面盈利阶段。因为不需要人来驾驶,萝卜快跑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雨雪天还是寒冬酷暑,都可以不间断地跑在街头载客,形成规模效应后,运营成本将更低。

从2022年武汉经开区街头开始出现大量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到2023年多个区涌现了面向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再到2024年萝卜快跑成为武汉“网红”,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武汉的城市新名片,推动武汉传统汽车产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率先转型。

二,全国劲吹“萝卜风”

不少城市不愿做第一个探索者,但看到美好市场前景的更多城市却愿意做第二个、第三个跟随者。有了成熟的市场经验,后来者总是能很快地跟进、学习并快速发展,甚至有可能形成百舸争流、后来居上的局面。

武汉的萝卜快跑火了,全国有关无人驾驶的探索也跟着火了起来。6月30日,北京发布的《北京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其中提到,北京市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同时,北京还将通过立法重点解决特定区域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萝卜快跑、小马智行、Au toX、赛可智能(上汽Robotaxi)4家公司成为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的首批企业。根据许可证显示,有效期为2024年7月4日至2025年1月4日。

业界基本共识是,示范许可是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自动驾驶汽车由临时牌照过渡至正式牌照,象征着行业步入了批量生产与大规模部署的新阶段。目前,上海的示范应用仍处于“免费试乘”阶段,最新公布的路线图显示,路线覆盖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及浦东申江路、沪南公路、两港公路等“南北科创走廊通道”道路,其中有路线通过浦东机场。

与此同时,萝卜快跑已经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长沙、合肥、阳泉、乌镇在内的全国十几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服务,并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测试。下一步,业内人士认为,萝卜快跑必将迅速扩展到别的城市,进而向诸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群方向发展。

而在此前,国家政策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其中提到开展此次试点的预期成果之一,便是建成低时延高可靠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促进多场景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探索形成“车路云一体化”投建运新型商业模式,形成统一的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6月,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印发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相关部门也同步积极推进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7月3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北京、上海、重庆、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

三,济南期待“后来居上”

面对无人驾驶新赛道,正在飞速发展的济南自然不甘落后,近年来密集出台政策,加大对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7月8日,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公示》,拟开放部分城区道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中巴车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应用)。这里的“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也就是人们常提到的无人驾驶车辆。

7月13日,济南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进行地图采集。该车采用单车智能技术路线、L4级自动驾驶。车辆具备自主超车、自动避障、精确进站等功能,最高车速可达到40公里/小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助力数字济南、智慧泉城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为市民乘客提供优质出行服务,2024年济南公交将推广无人驾驶公交车4辆,其中2辆5.5米自动驾驶公交车已申请测试用机动车临时行驶号牌,将在环华山湖、中央商务区、汉峪金谷3个场景进行测试;2辆12米自动驾驶车辆计划在工业北路及奥体中路进行测试,目前已进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公示阶段。

济南对无人驾驶的探索远不止这些。

2019年,济南首辆无人驾驶公交车在春晖路、飞跃大道、科远路进行首次公开测试。

2022年,无人驾驶收割机出现在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胡家岸水稻种植合作社;一批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出现在泉城广场,参与城市服务。

2023年11月1日,济南高新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在济南高新区科创路学校正式亮相,这是济南市建成的首个以无人驾驶技术为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项目,也是济南市首批五个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之一。该中心总投资1800万元、占地超2000平方米,围绕无人驾驶技术,打造了人工智能科技展示体验厅、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等8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和1个高端综合展厅,融合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智慧化功能,是集学习、体验、实践、教学、创新、应用于一体的高端基地。

2023年11月24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太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状态透彻感知与动态映射技术示范路段智能系统测试完成。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点实验路段,“升级版”济太路实现了长距离复杂路况下交通行驶安全和道路智能管养的技术创新,成为全省乃至黄河流域首条在实际运行场景下具备测试无人驾驶条件的道路。济太路全长8.5公里,采用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系统、土压力自动检测系统、路侧激光雷达智能感知系统。地下全线铺设光纤,每隔500米配置一个土压力自动检测盒,地上路口处装有激光雷达。这条智能道路重点开展了有效利用智能感知系统实现交通异常检测、结构风险辨识,能够精准地预测路面健康状态,实现了对道路的无损体检和智能管养。

2024年6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面向城市交通智能态势感知的“车——路——网”协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济南启动。该项目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主要针对城市交通挑战开展前瞻性研究。由山东师范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牵头,携手山东省交通运输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山东南斗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发“车——路——网”协同优化关键技术,旨在解决智慧交通系统中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瓶颈问题。通过提升交通智能态势感知的效率,优化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的数字基座,增强交通事故处理和交通拥堵监测与疏导的决策能力,填补城市智慧交通领域通感算存智一体化关键技术的空白,成果预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济南在无人驾驶新赛道的持续发力,加上产业优势以及此前在道路、测试方面的提前准备,包括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内的无人驾驶汽车真正走进你我的生活,或已不再是太过遥远的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