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芯片国产化成为市场炒作的焦点之一。$芯片ETF基金(SZ159599)$

昨日,科技股集体回暖,其中半导体、光刻机、工业母机等涨幅居前,上述细分都暗含着产业国产化这一线索,而当前的时间节点下的爆发,也反映了资金对于后续政策的预期博弈。事实上,前几个交易日国产化逻辑就已经有所异动,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寒武纪在周二放量走出了20CM涨停,当时便带动了国产算力、半导体方向所走强,而昨日寒武纪更是在一度下跌近8%的背景下,最终强势拉红,并带动了短线情绪的回升。在此前两大领涨方向AI(英伟达)与苹果产业链双双陷入整理的背景下,有关于国产化逻辑或将成为后续科技股炒作的核心。

中报方面,A股申万二级行业半导体上市公司156家,其中,40家已经披露汇总报业绩预告,其中35家公司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2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超100%。

事件方面,台积电及阿斯麦两大巨头的业绩对A股芯片板块构成一定催化。首先,阿斯麦披露,其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8%至62.4亿欧元,超出市场预期,映证芯片半导体产业的高景气。光大证券分析称,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国产化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大基金二期持续出手10笔投资,涉及诸多半导体/芯片产业链公司。而半导体行业的“景气”也体现到了上市公司业绩当中,已披露半年报预告的4家半导体设备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最高甚至超过1000%,其中长川科技、北方华创、华海清科第二季度净利润均创下了单季度历史新高。可关注其中的产业链上下游复苏的机遇。台积电方面则直接交出了更为靓丽的业绩。第二季度销售额6735.1亿元台币,同比增长40.1%,第二季度净利润2478亿元台币,同比增长36.3%。

此外,政策支持方面,证监会近期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了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的措施,包括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以及支持收购优质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芯片企业的并购重组提供了有力支持。实际上,在“科创板八条”发布后不久,芯联集成和纳芯微就相继推出了并购计划。其中,芯联集成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实现对芯联越州的100%控股;而纳芯微则计划通过现金方式收购麦歌恩股份,以丰富其磁传感器产品品类。对于芯片行业而言,并购重组不仅有助于企业扩大规模、实现降本增效和提升行业竞争地位,还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式。代表美国竞争力的芯片企业,大部分在10年前甚至20年前就完成IPO。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在1996年达到峰值后,就开始在数量上做减法、在质量上做加法。美股并购重组市场非常活跃,2023年美股并购重组交易额合计约1.06万亿美元,是同期股票发行融资的8.7倍。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降低内耗、集中资源重点攻关,并提升综合产出效率。同时,对于国内芯片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强强联合也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下半年随着半导体行业进入传统旺季,预计AI手机、AI电脑以及国产服务器的研发突破将为市场带来重要亮点,我国芯片半导体公司成长性凸显。

高弹性!一键覆盖50只芯片龙头

芯片板块具有高弹性的特征,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自2016以来累计涨53%,表现优于同期申万电子行业指数、创业板、沪深300指数,并且在上涨行情中有望获得更高超额收益。截至到2024/7/5,中证芯片产业指数的估值为65倍(PE-TTM),距离历史峰值还有将近一倍的空间,性价比值得关注(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2016/1/1-2024/7/5)。

芯片ETF基金(159599)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选取业务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等领域,以及为芯片提供半导体材料、晶圆生产设备、封装测试设备等物料或设备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一共50只成份股,截至2024/7/5,前十大权重股为:北方华创、中芯国际、韦尔股份、海光信息、兆易创新、中微公司、澜起科技、长电科技、寒武纪、三安光电。(数据来源:深交所)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顺势而为,把握芯片上行周期

芯片ETF基金(159599)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纳芯微(SH688052)$$寒武纪-U(SH688256)$#寒武纪持续大涨,AI芯片牛市开启?##谢治宇加仓北方华创;朱少醒减持茅台##ASML重挫!A股光刻机概念股大涨##半导体板块大涨,抄底机会?##强势机会#

买ETF,上东财!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涨跌幅如下:2016年(-16.15%);2017年(20.21%);2018年(-41.75%);2019年(140.85%),2020年(52.99%);2021年(32.15%);2022年(-37.41%);2023年(-2.18%);2024年1-6月(-12.30%)。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