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力财经

2024雷军年度演讲举行,演讲的主题为“小米造车这三年”,分享小米造车这三年的心路历程。

小米造车的原因,源于一个意外。2021 年 1 月 15 日早上 7 点多,雷军接到朋友电话,得知小米被美国制裁。在紧急召开的董事会上,董事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手机业务不能做了,公司三四万人该怎么办?”有董事建议考虑造车,从此,小米造车拉开了序幕。

在调研过程中,小米 6 人的调研组在 70 多天里马不停蹄地去了 10 多个城市,拜访了 200 多人。李斌和何小鹏两位好友力劝雷军造车,这让雷军感到疑惑,他们难道不怕多一个友商吗?也许,他们只是单纯地为雷军和小米着想。

雷军造车的第一步,是从自己开车开始的。为了体验更多的车型,他不仅借朋友的车,还去 4S 店试驾。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到公司停车场贴条借车。在 3 年的时间里,他试驾了 170 多辆车,还记录了 20 多万字的试驾笔记。

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草台班子”,要如何融合凝聚成一支铁军呢?这要从一场长达 21 天的会议说起。小米 SU7 的第一次正式项目评审会出现了巨大分歧,产品几乎要被推翻重干。2022 年春节后,在项目进度最为紧张的时候,雷军却拉着整个汽车团队管理层,放下所有工作,连续开了 21 天的会。

很多人都劝雷军,尽快发车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什么都自己干,找家代工就行。但由于过去吃过大亏,这次创业,雷军下定决心不走捷径,不收购,也不代工。小米铁了心,一定要从核心技术做起,进行十倍投入,认认真真地造一辆好车。

在电机、大压铸集群、智能驾驶、电池包等各个核心赛道上,小米都进行了重点投入。随着调研的深入,雷军意识到智能电动车的趋势不可阻挡,而且汽车行业正在与消费电子行业融合。他认为,汽车行业可能会像手机行业一样,赢家通吃,全球最终可能只剩下 5-8 家企业。如果小米汽车不能进入全球前 5,可能就无法生存下去。

在董事们激烈的讨论后,他们集体支持造车,但要求雷军亲自带队。最终,雷军决定造车,押上全部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透露,造车之初,内部想法是先造一辆小米工程师想买的车。工程师们对 SUV 和轿车的意见各占一半,而小米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做起。

“中国汽车产业链已经成熟,攒一辆车很容易。我们曾考虑过代工和收购,但很快就决定从核心技术做起,不走捷径。因为我们在手机业务上吃过亏,从轻模式做起虽然速度快,但根基不扎实,现在还在补课,所以这次创业不想再走捷径。”雷军说。

造车之初,有人问雷军为什么不拿小米汽车独立融资上市,因为当时造车很火,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票飞涨。雷军表示,当时有几家 VC 给小米汽车开出了 100 亿美金的估值。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就估值 100 亿美金,而且花别人的钱造车几乎没有风险,这似乎是一个难以拒绝的好机会。

但雷军经过深思熟虑后拒绝了。他认为,造车的周期很长,如果拿了别人的钱,要想让想法长时间保持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小米内部造车,可以直接利用大量的人才和技术。

雷军表示:“我很清楚,造车难度很大,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我需要小米集团的每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地支持,希望大家全力以赴一起造车,这样我们才有胜算。所以,我们决定小米全资自己干,钱全部自己掏,风险全部自己扛,只要能把车做好,我们在所不惜。”

据大力财经分析认为,小米造车是雷军在面对困境时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小米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在造车过程中,雷军坚持从核心技术做起,不走捷径,这种踏实的态度值得肯定。同时,他拒绝独立融资上市,选择全资自己干,体现了他对小米汽车的信心和决心。

雷军还提到了交车仪式上弯腰为车主开车门的时候,他表示,这是对米粉朋友们发自肺腑的感激,无意之举在网上火了,就成了千亿CEO开车门的段子,后来搞的车企老板们都要去开车门。到了北京车展,自己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营销之神,行走的流量,说以前车展看车模,现在车展看 CEO。

雷军还称今年5月小米汽车调整目标保底10万,力争12万。不过雷军表示小米汽车首战告捷,成功挤上牌桌,但离真正的成功还有很远,长征刚刚开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