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颓了,我聚焦红利是为了防守啊,结果防住了上涨,没有防住下跌,我已经连跌4天了,累计收益再创新低,我不玩了,把钱还我。

1.没有底,根本没有底

我本想着累计收益从+57到-57已经够离谱了,没想到昨天更新完-58了你敢信?真的遭不住了,换作是你你也遭不住呀。

大多数基友都是4年前追高进场的,跌了3年,结果越跌越多,跌了10%选择定投,跌了20%继续定投,跌了30%停止定投,跌了40%开始割肉...

近几年主动股票型基金规模持续下降,说人话就是基民是真的在割肉,2020Q2蓝筹规模为182亿,到了2020Q4就涨到了677亿,我也是在这期间盲目跟风买入的。

结果一不小心就买在了规模高位,到了2021Q2蓝筹规模达到了898亿,然后一路下降。

截止到2024.7.23蓝筹今年以来跌了5.23%,近1年跌了19.17%,近3年跌了43.24%,近3年蓝筹亏麻了,但有一部分基民已经跌的遭不住割肉不玩了。

截止到2024Q2蓝筹已经连续6个季度赎回大于申购了,刚公布不久的基金2季报净申购份额为-5.4亿。

2季度除了基金净值下降以外,持有的一部分基民还在割肉,你想想,这个时候割肉的基民亏损应该超过了40%,割肉的基民可能再也不会买股票基金了,因为被基金伤透了心。

2.基民还在割肉主动基金

根据机构数据显示2024Q2主动权益基金合计规模3.49万亿元,环比下降3.70%,连续5季度规模下滑。

不同类型基金中,全市场基金(主动管理)规模降幅最大,环比下降 855.72亿元。

如果你觉得蓝筹是意外,那这份数据证明以蓝筹为主的主动混合基金净赎回并不是意外。

本来就是存量资金在博弈,场内的基友割肉不玩了,场外的基友看到亏麻了不进来,那短期市场还是很难,还得防守。

为什么我选择港股红利?我也没办法啊,存量市场下我需要避开资金持续流出的行业,寻找资金持续流入的行业。

你看下2季度主动管理基金净流出855亿,主动医药生物基金净流出149亿,主动量化净流出137亿,新能源主题净流出98亿,消费净流出76亿等等。

2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港股主题净流入74亿,周期净流入6亿等,主要净流入的就是港股主题。

当然港股主题并不是只有恒生红利,我想说的是我目前把中证红利和中证红利低波动转一部分到恒生红利的方向是没错的。

3.防守,防守,还是防守

权益类防守的话优先考虑红利,不过红利也出现了变化,今年涨幅靠前的银行、煤炭资金开始做高抛低吸,开始追逐电力以及公用事业了。

煤炭主要是2季度业绩不及预期,银行是今年以来涨幅过高,如果你还是卧倒不动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说人话就是红利接下来也会震荡,因为里面的资金出现了分歧,北向资金虽然近1月是净流出,但净流入靠前主要就是公用事业。

同时公募基金2季度对公用事业进行了明显加仓,从1季度的2.48%加到了2季度的3.26%。

再结合这几天的市场行情也可以看出来,红利里面只有银行和电力及公用事业是上涨的,这2大行业资金还在持续流入。

煤炭持续大跌可以看出部分资金选择了止盈。这就导致红利近期防守防了个寂寞。

因为煤炭在中证红利持仓占比达到了16.6%,权重非常高,银行小涨对冲不了煤炭大跌,而电力及公用事业持仓占比仅有3.8%,对冲不了钢铁和传媒以及其它行业的下跌。

4.总结

结合2季度资金流向,以及红利行业出现的分歧,我接下来的策略是继续把中证红利和中证红利低波动转换一部分仓位去恒生红利。

恒生红利相比中证红利持仓结构有一定区别。恒生红利前3大持仓银行占比18.7%,公用事业占比15.3%,能源占比12.9%,公用事业在恒生红利的持仓占比远大于中证红利。

说人话就是我目前还是聚焦红利,只是在红利内部做一个转换,稍微做一下行业对冲,不然全部是重仓煤炭和银行的红利接下来也很难起到一个防守的作用。

一切不要以我为准。我从中证红利以及中证红利低波动转了17手到恒生红利也没防住,目前恒生红利持有收益率-2.54%,我只能说基金太难玩了。

#复盘记录#$恒生红利ETF(SZ159726)$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