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是越来越不喜欢“中庸”了,在他们看来,所谓“中庸”就是折中、调和、平庸,类似“和稀泥”,很是伧俗。先前人们可不这样看,“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怎么啦?为什么倍受推崇的“中庸”落到了这步田地?是古人错了还是我们错了?

无疑是我们错了!

稍稍想一想,如果“中庸”是这般伧俗的东西,它怎么会被历代名家大儒所推崇,成为中国智慧的精髓?那些名家大儒难道没长脑子,看到一个“和稀泥”就顶礼膜拜?而我们随便哪个都比他们强,境界修为远高于他们?这可能吗?不用脑子想都知道。

说说炒股这事。70%的人炒股多年都是亏,一定得亏,不亏不行,非亏不可。为什么?因为他不懂“中庸”。股市里赚钱的一定是少数人,这一铁律永远不会改变。国家、券商、庄家、赢家、媒体、股评家都要从股市拿钱,钱从哪里来?只能从输家身上捞取,这就决定了多数人一定会亏,只有多数人亏这个游戏才能玩下去,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市场还在开张,多数人就一定会亏。接下来的问题是做少数人。怎么做少数人?看看多数人在干什么。统计显示,70%的股民持股时间不超过半年,追涨比例为24%,不止损的16%,提前止盈的12%,乱建仓的7%,真正低风险操作的人只有4%。知道多数股民在干嘛了?你怎么不亏!亏,继续亏,谁叫你不懂中庸?《中庸》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炒股的秘诀全在此。

中庸的本义不是折中、调和、平庸,而是“执两用中”,即在两个极端间找到最好的最有效的路子。这就是佛家不落断常两边的“中道”,有什么不对呢?举个例子,股市里有两个极端:一是打死不卖,把股票当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二是天天买来卖去,追涨杀跌。如果懂得中庸,你还会采取这两种极端方式?一定不会!知道“易变性期限结构”?据我测试,当N等于28个交易月时(约3.2年),波动将越来越小,夏普比率逐步提高,想不赚钱也难。

凡事都有个边界,这叫 “极”,黑白是色彩的“极”,善恶是道德的“极”,是非是真理的“极”。但物极必反,到达“极”后又会向相反方向发展,现在叫均值回归。凡是资源有限的事物都会均值回归,如房价、股价、气温、降水、身高等。一个人倒霉透了还能咋的?给他一点阳光就会灿烂。描述其边界的叫“物极必反”,描述其均值的叫“中庸”,其实是一回事。

人的认识境界大致可以分为三层:1、线性境界;2、非线性境界;3、彻悟境界。线性境界即日用境界,都是些常识,不好就坏,非黑即白,是非分明,大多落于断常两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这就是线性境界。第二层是非线性境界,也叫老庄境界,即中庸思想。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得明明白白,整部《老子》都在教你这种思维模式:相生相倚。能够到达这一层的不多,有人以为凡事对着干就是超越。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人们会为此争论不休,但你这样做就错了,说明你不懂“中庸”。真实的情况是,曹操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既是好人也是坏人,此时好彼时坏,彼时好此时坏,或好或坏,或坏或好,根据环境、需要而定。无须脸谱化贴标签,把他当人看好了,这就是“中庸之道”。那些你说好他说坏的还在线性境界,属于想到第二层而没到达的一种挣扎。别以为这很容易,做到也难,这不仅关乎判断与情绪,还与境界、修为有关。不妨测试一下,前面说炒股要做少数人,是否什么都与多数人对着干就行了呢?比如多数人喜欢买了就卖我打死不卖,多数人喜欢追涨杀跌我偏不追涨杀跌,多数人不止损我使劲止损,如果这样做你会亏得惨,说明你还没有到第二层,还在第一层的“对着干”。

超越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一种层级跃迁,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悟者各持一面,争执不下,而开悟者高居于上方,纵目遍观,一览无余。他不会参与争论,只是高高在上地观看着,然后微微一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