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下半年的到来,A股IPO市场出现了一波显著的“撤单潮”。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24日,今年已有339家企业终止了IPO计划,其中绝大多数是企业主动“撤单”。这股“撤单潮”引发了市场对于申报企业质量的担忧,同时也揭示了多重影响因素。

IPO“撤单潮”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IPO政策调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以及拟IPO企业自身的瑕疵。具体来说,大约50%的企业是因为IPO政策调整,尤其是上市门槛的提高;约20%的企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如行业周期性变化导致业绩波动;另有约20%的企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符合板块定位或技术创新不足。

面对IPO的挑战,这些“弃考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目标,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有的企业评估自身情况后转战北交所、港交所等其他市场;而更多的企业选择暂时观望,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再次启动上市计划。

IPO政策的调整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针对创业板的新规要求企业在过去两年必须盈利,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这样的门槛让一些业绩波动较大的企业不得不考虑其他选项。

对于申报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企业,监管部门特别关注其技术创新性和成长性。如果企业不能证明自己拥有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则很难通过审核。例如,某些企业在专利获取时间和研发投入比例方面的问题就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A股市场仍然保持着有序的IPO节奏。2024年以来,已有48家公司成功上市,共筹集资金351.46亿元。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市路径,并继续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