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豪赌,锂电池的未来是固态电池。

全球电动化趋势下,锂电池的未来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到底是国内能持续领先,还是哪家能弯道超车,目前看来还没有一个定论。固态电池全球竞赛已经打响,就看胜利最终花落谁家了!


积极的日企

日韩在固态电池赛道一向积极的可怕。曾经的日韩锂电池企业称霸全球,不过中国国内锂电行业十年时间完成逆袭,彻底改变了当下全球锂电池的产业格局。作为日韩显然很难咽下这口气,一直在固态电池赛道动作频频。

据最新消息,日本大型企业麦克赛尔(Maxell)将最早于2026年开始量产全固态电池。据了解,Maxell将在日本京都工厂建设生产线,主要量产直径约23毫米、高约27毫米的圆柱形电池。这种电池容量比2023年6月开始量产的微型方形电池高25倍,达到了200毫安。据称,此款产品改变了电极结构,使用了高密封性的封装材料,能耐受125摄氏度的高温。

不同于之前量产的微型方形电池主要用于机器臂传感器的备用电源,这次的圆形电池能用作工厂电子设备的主要电源,不用维护就可运行约10年。这意味着,若这一新型圆柱形固态电池能按计划量产,着实有点改写规则的意思了,毕竟按照目前的电池更换频率来看,用个两三年就差不多,这一对比,确实能节省不少成本。

当然,除了这种为电子设备设计的小型固态电池外,日本的野心远不止此,他们发力固态电池最终还是想抢夺新能源市场。车企方面,丰田汽车计划在2027~2028年开始量产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目标是充电10分钟以内,达到约1200公里的续航距离,这相当于传统电动车的两倍。除此之外,日产汽车也计划在2028年推出全固态电池电动车。


进阶的国内企业

日企如火如荼,中国国内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也一整个燃起来的节奏。

学术界方面,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目前,硫化物固态电池路线的难点就在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太高,根源在于其合成需要使用大量昂贵的硫化锂。

据介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普遍超过195美元/公斤,为了降低成本,研究人员另辟蹊径用氧硫化磷锂作为固态电解质。这一电解质保留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独特优势,又将原材料成本打到了14.42美元/公斤。这一发现,无疑会推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

无独有偶,产业方面,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也把目光放到了硫化物电解质上,并在上个月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据了解,该团队研发出了纳米级硫化物电解质,并计划进入量产。他们正在规划一条年产百吨级的中试线,预计在今年年底动工建设。中试线运行顺利后,团队还计划在2026年前建设一个千吨级的量产线。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不少企业给出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上汽之前公开表示,在固态电池坚持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产品搭载半固态电池,2024年批量装车;第二阶段产品搭载半固态电池,2025年实现批量交付;第三阶段产品搭载全固态电池,2026年实现批量交付。


“两条腿走路”

目前,全球产业链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全固态电池,并时不时放出一些积极消息,来证明自己的喜人进度。毕竟,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抓住一个产业的未来,就是提前站在了风口。

仔细观察,从最近国内学术界大佬和产业界龙头选择的路线来看,硫化物固态电池路线已成为当下的聚焦点所在。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一方向。照此趋势,硫化物固态电池有可能成为率先实现量产落地全固态电池路线。

当然除了目前扎堆进行的硫化物固态电池路线,卫蓝、清陶等其他玩家也在猛攻氧化物全固态电池路线。

然而,事无绝对,虽然全球多家企业押宝全固态电池,但国内比较清醒的一点是,在锂电池领域一直贯彻“两条腿走路”原则。

说白了,一手持续卷液态锂电池降本技术,另一手也在不断发力固态电池创新技术。

正所谓一手抄底、一手封顶。低端高端“两条腿走路”不给对手一丝机会。无论是哪一个玩家率先取得突破,都将有机会带动国内锂电产业链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