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上海财经大学毕业。曾在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任职多年,长期受邀各财经媒体做市场分析;担任私募基金经理达9年以上,投资业绩稳健,擅长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对于大盘趋势和热点的把握良好。


以下是大咖面对面第75期精彩片段。

热点话题

您觉得您在券商这个从业这么多年对您而言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应该说券商,是我们很多同行的培育基地,我们常把券商称为很多同行的黄埔军校。在券商里面,其实我觉得我还是很有收获的。最主要的我感觉可能有两点吧。第一个就是合规性,它对我之后的从业生涯起到了指引作用。因为我们这个行当,不光要面对市场的风险,还要面对很多市场的诱惑。但我们其实是按照一开始的初心,一直专心在我们的证券类阳光私募这条路线上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秉持着合规的理念放在第一位。另外一个的话呢,我觉得券商带给我的就是专业性。因为券商里面的话呢,它的确是有各条线的一些专业的岗位,能够有一个具体的分工。然后在我们学习整个市场,包括宏观、策略、行业等,都会有相应的专业的分析研究,让我们做不同的梳理。这其实对于我后来理清我自己的投资思路,也是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那基于什么样的缘由让您从券商转战到私募的赛道?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因为我以前在券商主要是从事投资者教育和投资顾问这样的工作,主要跟一些高净值的客户打交道,把我们公司的一些投资资讯分享给他们,当然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分析加工,以及分享我们对于市场的一些观点。那当我们的专业经验累积到一定的时候,我总觉得很多东西还是停留在一个纸面上,所以呢,就一直向往着能够有机会从投资咨询转向资产管理。我们当时其实有这样一个契机,在2011年的时候,曾经一度全国有过一个风潮,就是说券商要搞投资顾问的改革。所以的话当时我就想,如果要往资产管理、往实战的方向去走的话,那可能只有自己出来走私募这条路才能往这个方向去走了。也正好是机缘巧合,2014年的时候出来,正好国家对于整个阳光私募开始颁发正式的牌照,那一年我们也碰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契机,所以促使我们下定决心出来尝试一下。结果也是从14年到现在也走了10年了。

为什么给公司取名叫做“尖沣”?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尖沣”这两个字,首先“尖”是一个顶尖的“尖”,寓意着上面小下面大。我当时的寓意是:因为我们是从零开始这样一个创业的过程,那一定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但因为我们一直把合规的理念、稳健经营的理念贯穿其中,所以我们觉得“尖”就代表一种循序渐进,慢慢从小做大的意思。“沣”呢,它是三点水加一个丰收的“丰”。有人说水就是财,所以我们希望希望这个水越来越丰富,聚集更多的财富。同时我们觉得这个“财”不光是财富的“财”,同时还有人才的“才”。因为我们深知在这个行业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也希望随着公司慢慢由小到大,不断壮大的过程中,除了聚集更多的财富,也可以聚集更多优秀的人才,围绕在一起,大家奔着共同的目标去做点事情,形成一个更大格局的公司。

您现在管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其实大部分时间,包括从业的一开始,我主要采用的还是一个主观多头的策略。当然了,因为这几年市场形势的变化,所以今年我们也增加了一些低波动的对冲策略。在整个操作的过程当中,其实我觉得,除了我们与时俱进,除了我们本身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上面起的作用以外,同时我们也引进了一些量化的方法,辅助我们的一些投资决策,包括提高我们投资的一些效率。所以我觉得因为我们整个市场在发展,我们整个行业也在进步,所以我们其实一直会去向一些好的同行学习,也愿意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来丰富我们自己的投资策略,也帮助我们在投资上面补齐一些短板,这样的话慢慢地净化我们各方面的策略,提高我们的效率。就是我们以前看来,量化是量化,主观是主观,对吧?但是现在开始有一部分人,把量化和主观结合在一起。

您当时是怎么想到把量化和主观放在一起的?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因为我从一开始接触到量化,了解量化的第一时间,我就一点都不排斥它。我从来就没觉得量化是会用来替代人的,我始终觉得量化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一直觉得我们投资的时候,很多的投资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就叫知行合一。而我们毕竟是人啊,人的话在很多时候毕竟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而导致即使我们明明知道该怎么算,但是操作上面还是会变形。这个时候机器的天然优势就出现了,也就是说它是很冷静的,它是在你冷静的时候想好的一些方案,它会去坚决地执行,而不会被当时的情绪所左右。

另外一点呢,我觉得就是机器它其实是可以帮人分担掉很多繁复的工作的。打比方说,我们以前刚入行的时候,在券商的时候可能复盘一天,收盘以后,复盘可能看个几百个股票就OK了。那现在我们市场有5000多个股票了,你说要5000多个股票全部翻一遍的话,时间精力也不够。那么这样的话呢,我会用一些量化的方法,帮我去整个市场扫一遍,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我先让它整个市场扫一遍,然后我在一些必要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已经淘汰了大部分股票,那我的复盘重点就在这两三百个股票里面,去找一些机会。

还要一点呢,其实我认为人跟机器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虽然我们做的是主观多头的策略,但是我觉得我的主观多头是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的主观多头。但我的想法是通过积极的量化复盘,先去看一下市场的合力在哪里?如果很多的公司同时表现出一个正向的共性、一个共振的话,那我知道这个时候市场的合力在形成了。那这个时候呢,我人的主观是要去观察它所处的是因为行业的关系,还是因为概念的关系,还是因为一个突发事件的关系,我去思考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就我的主观多头是这样一个思路,在我的主观多头的思路里面,是去思考怎么样利用量化。

那我的对冲的产品里面呢,就是我其实我已经想好了我的多空的逻辑,是我一开始定好的。那么在这个多空的逻辑里面的话呢,其实我们也发现有很多的专职提供量化工具的,比方说提供一些T0量化工具的。因为我的对冲,其实我已经一篮子股票选好了,但是如果量化每天做一些高抛低吸的动作,能够帮我再降低些成本的话,那对于我来说,对冲的话就额外多了一块增强的收益。

您觉得量化的快速发展会对整个市场或者主观产生冲击和影响吗?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首先啊,我还是要为量化证一下名的。虽然我不是量化出身的,而且我们也没有专业的团队自己编辑量化策略,但是我认为量化它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发展的方向,我们不用去回避它。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可能市场不好,所以很多人会主要去找一些原因,去归因一些东西,而更多的归因应该是内部归因,我们去找到底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来应对现在市场,而不是说就是因为这个人或者那个工具造成了我亏损。

其次的话,量化这个东西它本身并不是中国原创的,量化在美国早就做了很多年了,那人家美国的市场现在也是非常好,节节向高。所以这个锅量化不能背。如果你得出一个“量化一定是导致市场不好”的结论,我觉得好像是推不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这个锅首先他不能背。

它的功能的话,我刚才也说了,我觉得它有好的地方,我可以跟它合作。但是你说量化对于这个市场有没有影响,是有的。尤其在转融券没有停止的时候,其实一部分的资金可以通过转融券的结合,实现了一个变相的T+0的交易。那么机器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比人的反应要快。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市场上面更多的是这种高频交易,所谓的高频交易,就是说他们通过很快的速度,当他看到的时候,人还没看到,他已经把这个价差给抓走了。又由于他之前转融券的关系,他可以一天抓好多次。而且大家觉得不公平的点是“我不能做,你能做”。所以转融券前一段时间被暂停了,虽然它只涉及不到300亿的规模,但是的确涉及到公平问题。

但是量化的确呢,由于它的一部分快速的这种模式,导致了这个市场里面想做短线交易的投资者碰到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原来他是跟人在斗,现在他还要跟机器斗,所以环境不是那么友好。而且往往有可能这个机器速度还比较快。当然了你说对交易真的是不是有影响,我觉得这个看你做什么。短期来说的话呢,它会增加一些市场的噪音,或者说是波动的一个频率。但是真正的如果你想清楚的话,我把这个投资周期拉长的话呢,其实这种噪音是可以被消灭掉的。其实这个市场里面,我已经给大家指了两条路。你要么就往特别快的那个方向去钻,靠机器,另外那个呢,你就往慢节奏去靠,两头你都可以赚钱,就看你自己的定位。慢节奏的话你就要沉淀自己,把你的内功底子打好。内功底子就是你对行业的理解,对个股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慢慢你这个内力非常深厚以后,外面这种小的噪音对你来说形不成侵扰,自然你也是最后的赢家。所以不是因为工具好坏,而是看你第一怎么去对待它,第二怎么去认识自己,结合起来去使用。

量化未来是不是会完全替代主观呢?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我个人觉得这个事呢,可能大家想得有点远了。首先,就目前所能看到的,在人工智能方面,全世界最领先的美国,我们也没有看到这样一套人工智能炒股系统出来。否则在美国的市场里,那些著名的对冲基金肯定会首先往这个方向去尝试,所以大家还是在用不同的思路在做。另外一个呢,我局的整个市场上有上万人、上百万人、上亿人在里面操作,这是一个群众博弈的结果。这个东西最后的结果,它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如果说下围棋,就像我们初中时候学的那个牛顿力学,一个作用力和对应那个反作用力,它一一对应的话,那群众博弈的结果就有点像量子力学了。量子力学的话,你都不知道突然之间哪里出现一个力,会影响你前面的所有的判断,除非你有能力把每一个人的预判都放进去考虑,事实上我认为是做不到的。

您怎么看待这两年A股市场的表现?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我相信可能所有人都感觉不是很好吧,用句话来说就是体感特别差。我觉得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个的确我们这个市场是跌的,亏钱效应比较大,导致的大家的体感比较差。另外一个就是比较效应。我刚入行没多久的时候就碰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那个时候全世界都在跌,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也在跌,欧洲也在跌,日本韩国都在跌,我们也在跌。那时候我们说,金融危机嘛,大家都在跌,熬一熬就过去了,可能到时候大家都起来了。但这两年我们发现,外围市场再创历史新高,都在涨,而我们10年了还在原地踏步。这个时候很多比较出来的负面效应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这两天有个情况,我们推出了一个沙特的ETF,居然他第一天就涨停了,第二天还继续涨停,而且我们看到他的交易价格其实是远远的溢价了。之前我们也碰到过日经225指数ETF也是出现过涨停。就现在大家对于我们这个市场的信心,其实在这样的对比效应下是越来越低的。所以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的话,其实投资者的这种信心的影响,持股的这种体感影响,是比单纯的一个熊市要来得更差的。所以这两年投资者也就难在这个地方,不光是自己内部市场本身的下跌,还有一个比较出来的心理落差,双重的打击。

您觉得现在A股一直涨不上去的原因是什么?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我觉得A股涨不上去的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因素。我们内部的原因呢,其实我们的A股市场过去那么多年,它是一个重融资轻投资的市场,它更大的作用是用来为一些上市公司融资解决资金问题。我们发现这几年大量的上市融资,但是我们整个市场的新陈代谢功能一直是不健全的。你看我们上了那么多的公司,总共才退了多少公司?退市制度不完善。

我把这个市场比喻成一个人,你要有新陈代谢嘛。其实我是非常认可资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这绝对是正确的。但同时,你要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你要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否则的话,过去重融资轻投资,尤其是围绕着整个IPO,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反而无人问津,都是去炒作垃圾股,因为他反正不退市,大家就可以去博弈。

劣币驱逐良币以后呢,你就看到这个市场虽然规模不断的在扩大,体量在扩大,但是质量没有增加。所以我们的指数一直停留在3000点。但是这个3000点跟十年前的3000点可不一样,我们去看总市值,可是扩大了好多倍了。但是为什么我们整体A股的总市值的扩大跟我们指数的上涨没有形成一个相关的比例效应呢?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劣币驱逐良币。大量的资源、资本被无效的配置在一些里面。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在《国九条》以后,出现了一些清退的动作。我觉得大方向是对的。这些动作把身体里面的一些毒瘤给挖掉了,以后接下来的资金才有可能真正的作用于我们这些好公司,然后我们才能看到我们的指数慢慢的起来,而且是越来越高的。因为你的养分没有被这些毒瘤给吸收,而是真正去滋养他们需要的地方去。所以这是我们内部的问题。就是如果能够把融资和投资这样的比重改过来一点,把融资原来过度的占据的权重放一部分到投资上面来,那我们这个市场会好很多。

那外部的问题呢?从2018年开始,跟美国经历了贸易战,后面又是科技战,现在我们在经历了跟美国,尤其是他背后犹太资本的一个金融战。从结果来说的话,其实我们现在还是处于防守的阶段。因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了,所以他在贸易战上面其实讨不了太多便宜,毕竟我们现在是制造业大国。虽然科技战我们一开始落后,但是我们这两年慢慢的科技战也不落下风了,尤其是像华为突破了一些高端芯片的封锁以后,其实这块我们足够用。但是对不起,美国人这几年的科技数据全部点在金融上面,他现在变成金融帝国了。

所以在金融这块的博弈上面,为什么我们目前整个市场大家的体感那么差啊?有一个开玩笑的说法就是“ ”,就是“环中国投资圈”。他把你中国周边的股市全部拉到历史高位,你在低位。他把你这里的资金通过加息不断的形成一个息差抽水,把水抽掉了以后,你的流动性越来越枯竭的情况下,那你的市场的下跌抵抗力就越来越差。综合的因素其实也造成了外围的这些特定时期的现象,也造成了我们目前A股市场承压就比较艰难。

您觉得下半年哪些方面会出现投资机会?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很多时候我们去选股票的话,要找安全边际,最大的一个安全边际就是他跌多了。就是说,哪怕这个公司你再看好,他已经涨了5倍10倍了,那可能他已经被市场都看好了。如果我们想进这个市场,进去以后总希望后面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整个市场还有上升的空间。如果我是最后一个看好的人,那我觉得这个投资结果可能一般,就不太妙啊。

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首先从客观上来说,虽然我们这个市场很低迷,很多的板块、行业都不是跌了几天了,都跌了几年了,两三年了。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股票、有一些行业、有一些板块,他们的机会其实已经是开始慢慢地跌出来了。如果我们要展望2024年下半年,我觉得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说进攻的方向,一个就是说防守的方向。

如果从进攻的方向来说,大家还是要往硬科技的方向去看。看我们最近出来的《科八条》,包括我们现在看到在融资市场里面,主要优先上市的,都是些硬科技的公司。最近退了好多的上市的公司,其实我看了一下,都是传统类的公司,跟硬科技无关的公司,都不是我们卡脖子上面需要攻坚的那些公司。

所以说在硬科技这条线上的话,我认为我们选择的方向一定要跟整个国家的中长线战略匹配起来。我们现在的战略是要产业升级换代。原因非常简单,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未来的一代两代人,他不可能再像我们过去的几辈人一样,做那么辛苦的活,用低附加值人海战术来创造收益。那未来这几代人,可能也不愿意做以前几代人做的很多的累活。那么只有一个方法,我们国家要增加单位的生产效率,那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要升级,我们做出来的东西附加值要高。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话,一定是在硬科技的一些方面要有突破的,我们就不能在低端的附加值里面再去找。其实我们今年也看到了,我们出口数据是不错的,但是你仔细去看,出口结构是有了重大的变化的。像新能源汽车,包括我们中国现在出口的芯片也大量的扩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呢,硬科技方向这条线,一定是可以中长期关注的。而且在这个里面呢还有很多很小的公司,他们是具备一些成为黑马的潜力的。所以这是一条进攻的线,因为他们本身一旦市场配合的话,弹性是比较大比较快的。

如果从防守的方向来说,从中长期的角度,我觉得像医药这样的一些行业方向,我是非常看好未来三年的机会。因为医药板块,它的高点是在2021年产生的,当年的时候也由于一些政策的原因,比如说像集采,导致了整个行业出现了戴维斯的双杀。但是我们又发现了,他们去年年底的业绩,今年的一季报,包括半年的预告,我们发现他们的股价已经是跌到了大概7年之前的价格,但业绩其实已经是恢复到三年之前的高位了。也就是业绩他已经出来,但是他估值是远远的被杀下去了。

还有一个方面,中国最大的一个确定性的趋势,就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这应该是很难避免的。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就意味着,整个国家里面消费占比最大的人口基数在哪里。所以医疗保健方面的开支,这是一个刚需,是真正的刚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的整个医药行业,它绝对不会是一个会垮掉的行业,甚至于它未来的潜力会非常的巨大。

另外从指标上的话,看两个指标,第一个是市净率,第二个是良好的现金流量。现金流,现金流储备充沛,同时经营现金流一直是正向,这种公司你不用担心他会死掉。我们也发现了,在医药这个板块里面,好多的公司就是同时符合这两条件。我再给所有的投资者分享一个数据,我们仔细去看一下欧股最强的8家公司里面 ,好多都是医药。在美国股市过去的30年里面,我们一直说要寻找十倍股的一个地方就是科技股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板块出十倍股不亚于科技股,就是医药股,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您的股票池里面有多少标的?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我自己的股票池大概有200只左右。我会把它们放在我的股票池里面,因为每天收盘的时候,我会让机器给我扫一遍。首先我会把比较看得顺眼的股票先放在股票池里,然后在股票池里面按照板块和行业进行排序,看看有没有共性的东西,接下来第三个步骤就是去淘汰,那些我认为已经有问题的股票,先把它们淘汰掉。在200个股票池范围里面,我会反复地去观察,实际上,等时间长了以后,基本上我会把各个行业的一些核心品种都囊括在里面。所以每当碰到一些板块的一些异动机会的时候,我会第一反应去看他们的核心品种,龙头公司有没有反应。我虽然不一定能够抓到最大的黑马,但是我买龙头股的话,一般能够跑赢平均值,能够达到一个平均的超额收益。

我自己的股票池大概有200只左右。我会把它们放在我的股票池里面,因为每天收盘的时候,我会让机器给我扫一遍。首先我会把比较看得顺眼的股票先放在股票池里,然后在股票池里面按照板块和行业进行排序,看看有没有共性的东西,接下来第三个步骤就是去淘汰,那些我认为已经有问题的股票,先把它们淘汰掉。在200个股票池范围里面,我会反复地去观察,实际上,等时间长了以后,基本上我会把各个行业的一些核心品种都囊括在里面。所以每当碰到一些板块的一些异动机会的时候,我会第一反应去看他们的核心品种,龙头公司有没有反应。我虽然不一定能够抓到最大的黑马,但是我买龙头股的话,一般能够跑赢平均值,能够达到一个平均的超额收益。

今年对整个基金行业监管还是在趋严的,您怎么看待监管的这种态度?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从合规性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经历行业调整并非全然负面。因此我想谈谈在私募这一经济领域中,我们从业者的经历。在行业中,确实有一部分同行因市场波动而自然淘汰,但同样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未能符合监管要求而被淘汰出局。这意味着,我们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并非全然因为自身有多么出类拔萃,而是因为我们坚守了合规的底线。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静观其变,等待那些忽视合规的同行犯错,从而相对稳健地留在了这个行业中。

市场的最终胜利属于那些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即“剩者为王”,只有留下来的人才有机会迎接未来的曙光。要留下来,首先必须确保自己处于合规的轨道上。因此从当前合规的严峻态势来看,即便某些机构暂时未因市场因素被淘汰,但若忽视合规要求,也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对于我们而言,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在同行竞争中取胜的间接方式。我认为未来的监管趋势只会更加严格,这既是从合规的角度出发,也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您能觉得行业里面管理人数量还会越来越少吗?

尖沣私募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吴筱斌先生:

我觉得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合规这事儿真的挺关键的。你知道吗,咱们这行里,有人因为市场波动被甩出去了,但还有不少人,是因为没跟上监管的步伐,自己把自己给绊倒了。所以啊,咱们能一直站在这儿,不是说咱们多牛,而是咱们一直守着那条合规的线,没让它断了。很多时候,咱们就像是站在赛场边上的观众,看着同行们一个接一个地因为犯规被罚下场,而咱们呢,就默默守着规矩,等着比赛结束,看谁能笑到最后。毕竟,这个市场啊,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最后能跑到终点的,才是真的赢家,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但是啊,要想留下来,合规这根弦儿得时刻绷紧。现在监管越来越严了,那些以前可能还能混过去的,现在可能就不行了。这对咱们来说,其实也是一种考验,一种跟同行竞争的方式吧。但我觉得,这是好事儿,因为只有大家都守规矩了,市场才能更公平、更健康地发展。所以啊我估摸着,以后监管的力度还会加大,合规的动作也会越来越多。咱们得做好准备,紧跟政策,别让自己成了那个因为不合规而被淘汰的人。毕竟,咱们都想在这个市场上长久地干下去对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泽募家官网~

观看完整视频

内容 | 更多精彩内容可持续关注泽募家

配图 | 图源网络侵删

直播嘉宾:尖沣私募

敬请期待我们下一位私募之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