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前:个别案例最终往往都能妥善解决

早期转债信用风险源头大多是行业周期下行,但从2018年之后,随着信用债风险案例增多、转债信用问题也有所增长。比如在2018年,经济环境转弱、上市公司质押风险、信用债违约增多,转债信用风险个券逐步出现,蓝标、辉丰是该时期的典型品种。但该时期的发行人大多都能积极解决问题,例如下修、增持、政策帮扶、释放业绩等,转债基本都“安全着陆”。


2020年:信用风险造成了机构大规模踩踏

2020年底,鸿达等转债引发了一轮较大的信用风波,推动了“转债很难违约”的信仰逐步减弱,信用风险成为选择转债的重要考量。代表品种有:

1、鸿达。起因是大股东的短融违约,后续短融问题解决,再加上烧碱行业周期回升,转债甚至一度创下新高;

2、广汇。受鸿达波及,再加上评级下调,短期流动性风险激增。但公司积极使用解质、增持、银团授信等手段,顺利推动转债价格修复;

3、本钢同样受其波及,遭遇一定流动性踩踏。


2023年:出现实质性违约,信用风险更加频繁

2023年是转债信用风险实质化的“元年”,但转债市场对风险的定价仍相对缓和,本质上是转债安全性还未遭到更强挑战。典型品种是:

1、两支非正常退出品种,但破产重整方案相对积极;

2、美锦是由大股东质押引发的担忧,转债价格跟随市场情绪慢慢回升;

3、蓝盾、搜特等正股和转债双双退市,转入三板市场交易。而搜特在2024年实质性违约。


2024年:退市与违约双重风险叠加,转债市场底层逻辑或彻底改变

2024年受市场波动影响,转债的退市和违约风险逐渐暴露。导致市场生态、底层逻辑都已大幅改变,再加上弱资质品种最终退出路径还不明确,更是加剧了转债投资者的担忧情绪。

1、岭南、山鹰,即将到期但股权、债权退出存疑;

2、广汇,转债随正股退市,且市场质疑明显较多;

3、美锦、科顺等低价转债跌破面值,面临减资清偿。


转债出现过多轮信用风波,导致定价逻辑和选择转债的框架都已改变。早先转债投资者钟爱低价策略,其底层逻辑就是转债“退可守”、有一定安全性,背后有发行核准制、发行人促转股、条款博弈以及“壳价值”等原因。但自2019年以来,转债信用风波引发的流动性踩踏越来越频繁,定价逻辑和选择转债的框架都已改变。

转债信用分析的关键应是对其退出模式的分析:

1、以“股权”形式退出,考虑提前赎回、到期转股、溢价转股、负溢价套利,参考蓝标等案例;

2、以债权形式退出,到期赎回、回售、减资清偿,参考辉丰等案例;

3、非正常退出,正股退市+转债转入三板、正股破产重组、正股不退市+转债实质违约,参考蓝盾等案例。

#广汇汽车锁定面退,股友们怎么看?#  $广汇转债(SH110072)$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迎大利好#  

#高频交易费率或提升10倍,影响几何?# 

$搜特退债(SZ404002)$  

$蓝盾退债(SZ404001)$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