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名词,叫做乐,这个词汇最早是由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提出,至今也有很多年了,但是仿佛一直不过时,甚至有人一度会认为这是个新发明出来的词。

当年提出这个的作者认为:

生产力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娱乐、电视、短视频)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例如利用短视频转移边缘人的关注焦点,缓解XX对立,维持XX秩序。

这个理论即使放在今天,其实依然适用,只不过换了一些产品而已。

我们不用纠结于二八原则的比例,因为会有人认为现在远不止是二八原则,可能是0.2%和99.8%的区别。分化越大,说明里面确实有些道道,只不过不好明说,因为这种分化多少有些刻意为之。在这个理论里,其实有很多信息可以挖掘,虽然布热津斯基说的不是我们,但是我们可以当作一种参考。

1、填满人们的生活,这个主要是时间。

2、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这个主要是精力。

3、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这个主要是思考力。

所以,一个人最有价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不用去绞尽脑汁,其实答案就在上面,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时间,精力,思考力。

这种价值体现在哪里?

答案是改变。

一个人的价值,最直接就是体现在改变上面,但是当不需要大多数人改变的时候,就要消耗他们最有价值的点,或者说消耗掉他们可以导致改变的因素。其实,总有顶层设计者想把游戏制定得有利于自己,但也总有规则的突破者鲤鱼跃龙门,他们冲破桎梏,因为任何游戏规则都是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而少数的存在则是允许发生。

所以,什么样结果的人都会有,只不过大多数人是一个规则设置的结果就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抱怨,读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道理,上了那么多年学,最后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能成为亿万富翁。因为这就对了,学校就不是为了培养亿万富翁而存在的,它是培养各行各业标准人才的地方,而亿万富翁则不在这个范围,很多其他的牛人也不在这个范围。

那么请问,你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很重要,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很多人每天打着游戏,刷着美女,最后还抱怨命运的不公,认为自己没有改变现状,就连体重都控制不了。

事实上,就是因为很多人把时间,精力,思考力放到了乐上面,以至于其他的事情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不会思考。其实,我不觉得乐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反映了一种现象,很多人甚至认为乐是一种放松,见仁见智吧。有时候,我在想,古代的科举也是一种策略,当然不一定是乐,但绝对是能够消耗时间和精力及思考力的策略,天下最有本事的一批人都在琢磨考试,古代的朝廷就稳定了。

如果没有这么个缺口,古代这些能人,指不定把脑筋用在了什么地方呢。英雄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乐一样的东西,不仅仅是现在的网络短视频,肥皂剧,游戏等等。喝酒,d博,抽烟,其实都是,短期能让人感到愉悦,但是长期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精力,还丧失了思考力。

而且,有个共性,就是会给自己一个道德出口,就像有的人说乐可以放松一样,喝酒的人会说小酒怡情,抽烟的人会说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博的人也会说小赌怡情。他们认为自己在怡情,只要自己控制得当,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其实,每一个抽烟的人,都是从第一颗烟开始的,甚至第一口烟。

但是,乐之间,还有很多的不同,比如短视频这种东西基本是全方位打击,时间浪费了,精力消耗了,思考力没有了。喝酒抽烟不会占据太多时间,主要是上瘾和伤身,要知道,伤身到一定程度,也是一损俱损的。乐这东西无论深浅,无论多少,只要沾染,都是弱点和消耗。

在如今的花花世界中,依然在寻求净土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爱惜时间,珍惜精力,勤于思考,无论生活现状如何,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都能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都能不断思考精进不随大流。而这种人,他们的生活在别人的眼中就是异类,怎么能不刷短视频呢?怎么能不打游戏呢?怎么能不看泡沫剧呢?所以,正因为大多数人都把时间精力及思考用在了乐上面,所以当真正有选择的时候,他们只能随大流,就像羊群和鸭群,只会跟着大多数人随大流。因为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

比如投资,很多人根本就没看透这里面的门道,每天还在跟着涨跌起心动念,某种角度来说,盯盘看K线,也是时间和精力的黑洞。上瘾就是因为以巨大的收益为饵,然后让人把时间和精力无限消耗在这里面,最终头发白了时间没了,黄粱一梦。

其实,多一份思考,你就会发现,投资这件事,就需要特立独行一些,也要认清其本质。我曾经很多年前就想明白一个问题,投资的本质在于供需关系,在于物以稀为贵,在于流通,在于垄断,在于信仰,在于情绪,在于性价比。看似有很多点,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你所见的一切,最终都是筹码,而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在筹码中兜兜转转。现在很多资产的问题,其实是流通,因为没有太多的人买单,就形成了有价无市,就没有稀缺性,而当初所有的价格,都会成为黄粱一梦,你会发现无论任何筹码,只要想换成钱,当换的人多了,都会非常难。

而让资产价格一直涨,就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那就是不能卖,只要卖就露馅,无论是什么品种的玩意。当年,白马股抱团简直就是令人无语,无论什么样的白马,只要是白马,先给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溢价,所以眼瞅着一些公司从几块涨到了几十块,从几十块涨到了几百块。

这个过程,有两点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当筹码特别便宜的时候,散户化都不高,都是主力开始买入大量持仓甚至只买不卖,一路拉高。第二当筹码特别贵的时候,散户都高位接盘了,而这个时候主力开始卖了,股价也绷不住了,很多白马都腰斩再腰斩,哪里涨起来的回哪里去了。

涨的时候,上演了一波这种场景:他们知道自己在抱团,散户也知道他们在抱团,但是他们就是抱着团,只要散户不接盘,他们就一直抱团,只要散户接盘了,他们才会换品种抱团,然后周而复始。从白马抱团,到中特估,高股息,都是如此,因为这些玩意从最开始都不太有人碰,我们的散户本身就不太喜欢大盘子,因为很多散户来市场,都是想着翻倍再翻倍,谁会盯着几千亿上万亿的盘子呢?茅台当初是因为股价贵有门槛,其实就那个市值也吸引不了太多的人,因为很多人想买的是十倍股,最好说短期十倍股,所以两桶油四大行这些,其实前几年散户都不太多的。

既然没人买,那就涨到你们买,历史只会重复,不会改变。

有人经常会拿出某个一直慢牛的公司举例,确实这是少有的慢涨公司, 但是纵向看也早就兑现了所有的预期和溢价,这玩意下跌的时候也不会太留情面的,现在只是还没有到主力的预期,或者没有找到更好的抱团品种,随着性价比变低散户变多,早晚得换。所以也没什么好羡慕的,能够资产变现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跟随者,都是过山车和纸上富贵。

我有时候确实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平时抠抠缩缩,缝缝补补,在追高上面却能做到挥金如土,而且还是毫无根据只是单纯跟风随大流。其实,在投资里,真正能静下心来思考是一件挺难得的事情,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只不过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时间,精力和思考力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