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

不少父母会将手机拿给孩子玩耍

以此打发时间

当孩子开心地拿起父母的手机

玩游戏、看视频的时候

殊不知诈骗分子可能已盯上了他们


请各位家长朋友抽出10分钟时间

和孩子一起

看看下面这几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吧


案例1:追星被诈骗1.1万

7月12日14时许, 务川自治县都濡街道群众冉某某到派出所报警称,自己卡里面的钱无缘无故被转走,请求公安机关帮助处理。接警后,派出所值班民警经过现场核实得知,冉某某于11日晚19时许,曾将手机给女儿小申玩耍过。小申在玩手机时,在某书上添加了一个明星的QQ号,之后对方通过QQ语言发来消息称自己是深圳市公安局杨警官,告知其涉嫌泄露明星隐私,需要立案调查。随即诱导小申将手机拿给其母亲通过人脸识别,接收验证码,绑定银行卡。最终导致冉某某被诈骗1.1万余元。


案例2:玩网络游戏被骗3.6万

7月14日13时许,镇南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付某某报警称,其儿子小付被电信网络诈骗。经民警了解得知,7月13日20时许,小付用母亲的手机玩游戏时,在QQ上接到一个语音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市公安机关民警,告知小付玩的游戏必须进行实名认证并绑定银行卡,否则将被行政拘留导致无法上学。在对方的恐吓诱导下,小付随即将母亲的身份证、银行卡、短信验证码等信息提供给对方,导致其母亲徐女士银行卡里的3.6万余元被转走。


案例3:网上兼职落入诈骗帮凶

7月15日,泥高派出所接到工作指令称,辖区居民冉某某的电话133****4823有涉电信网络诈骗嫌疑,接到指令后,民警立即开展核查。经核实,今年6月20日,放假在家的小冉在网上刷视频时,看到一个招兼职的广告并在下方留言,之后对方找到小冉告知其每天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就可以赚取佣金。闲来无事的小冉瞬间被高额佣金吸引,随即和对方达成共识,之后对方每天将不特定的电话和固定的短信内容发给小冉,小冉以此方式为诈骗分子提供帮助。期间,有1人因此被诈骗3万余元。



警方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每年暑期都是涉学生类诈骗高发期,请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01


告诉孩子不轻信网络消息、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随意进入陌生群、不轻信陌生人说的话、不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不将验证码、手机支付密码等信息随意告知陌生人。

02


教育孩子与陌生网友交流时,一旦对方提到金钱,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03


在受到网友的威胁、恐吓时,应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老师,寻求大人的帮助,必要时,报警求助。

04


家长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开通免密支付要谨慎。万一不幸被骗,一定要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

05


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以及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方式的监管,并正确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来源:平安务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