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浪潮下,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参与ETF投资,也难免产生更多对于ETF的疑惑。面对ETF基民们的问题,本栏目将邀请产品经理们展开说说,以专业视角陪伴ETF投资旅程。

近日,ETF互联互通新纳入91只产品的新闻引起大家关注。ETF互联互通不仅是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重要工具,更是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一环。此次互联互通的再扩容,进一步丰富了不同市场投资者的产品选择,方便投资者在香港和内地市场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今天,让我们来聊聊这个重要的ETF互联互通到底是什么吧!


一、ETF互联互通是什么?

互联互通指的是内地交易所和海外交易所建立的一种技术连接,让内地投资者可以投资海外市场,而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沪股通、深股通等通道投资A股市场。ETF互联互通指的是内地和境外投资者互相买卖在对方交易所上市的、符合条件的ETF。

目前,内地交易所已经实现了与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其中,与联交所互联互通的产品范围最广,投资者选择空间最大。下文,我们将以沪深交易所与联交所的ETF互联互通为例,展开我们今天的分享。



二、ETF互联互通的发展背景:

2016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明确就ETF纳入互联互通的投资标的达成共识。

2022年5月7日,内地和香港两地证监会共同发布公告,允许在现有沪深港通机制的基础上,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内地与香港市场股票ETF一并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同日,沪深港交易所发布股票ETF互联互通的纳入及调整机制。

2022年7月4日,ETF互联互通正式启动,首批纳入的标的共有87只,包括53只沪股通ETF、30只深股通ETF以及4只港股通ETF。

今年,ETF互联互通正式迎来了开通两周年的纪念日。就在7月12日收盘后,沪深港交易所同时发布最新调整的“ETF通”名单,新增纳入91只ETF产品,届时,“ETF通”的全部产品数量扩容至241只。

招商基金本次新增纳入2只产品,分别为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和招商上证消费80ETF。前者主要跟踪于全球指数领域权威公司MSCI发布的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该指数在成份股纳入方面遵循MSCI指数体系要求,并考虑国外投资者的可投资性,成份股整体具备更高的可交易性。招商上证消费80ETF则主要投资于沪市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80只主要消费、可选消费和医药卫生类公司股票,能够较好地跟踪沪市消费类股票的整体表现。

至此,招商基金旗下纳入互联互通ETF名单的产品共有4只:

$中证红利ETF(SH515080)$$双创ETF(SH588300)$$上证指数(SH000001)$

注:规模数据以wind为准,统计时间为2024/6/30。


三、ETF互联互通的纳入标准:

根据沪深交易所和联交所发布的ETF互联互通最新实施办法,我们整理出以下纳入标准:

沪深港交易所将根据实施办法定期调整和更新纳入名单,并发布最新的“ETF通”名单。目前,沪深股通已全面覆盖多个核心宽基产品,行业主题ETF及策略ETF,港股通ETF则已包含恒生指数ETF、恒生科技ETF、恒生中国企业ETF、恒生高股息率ETF以及恒指ESG增强ETF等产品。


四、如何投资ETF互联互通?

(1)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

内地投资者可以向内地经纪商提交买卖委托,由经纪商向沪深交易所提交订单委托,再由沪深交易所向联交所申报订单,从而完成整个业务线条,实现投资者的买卖交易。香港投资者购买内地ETF也是类似的步骤。不过目前仅允许两地投资者参与对方市场股票ETF的买卖交易,暂不开放申赎业务。

在投资者层面,互联互通ETF的买卖过程与股票交易类似,投资者只需持有有效的证券账户,无论是A股证券账户还是专门的证券投资基金账户,均可以用来交易互联互通ETF。

(2)需要关注的事项

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遵循ETF所在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如联交所T+0交易且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加上香港市场衍生品种类丰富、市场波动大等情况,都会导致联交所ETF的价格波动风险要较高一些。

此外,由于内地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资金账户,在买入联交所ETF时需要换成港币再进行投资、在卖出联交所ETF获得港币后需要换成人民币再汇入个人账户,因此还面临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益风险。

目前,两地ETF的互联互通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期待在未来条件成熟后,能有更多的产品纳入南向港股通范围,让投资者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两地市场的活力和流动性,共同促进两地ETF市场的发展。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