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机器人产业迎重要变化 营收规模和研发强度都有硬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工业 机器人 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下称《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管理实施办法(2024版)》(下称《办法》)。《规范条件》在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质量要求、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全面要求。

《规范条件》和《办法》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专家认为,两个文件将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供给侧改革,资源有望向头部厂商集中。

营收规模和研发强度都有硬指标

《规范条件》要求,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集成应用企业近3年年均营收分别不低于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

中关村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表示,3000万元是一个比较小的“盘子”,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说明企业经营能力较差,难以做好工业机器人。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我国现存工业机器人企业15.59万家。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规模585.2亿元,工业机器人企业年平均销售额37.5万元。

更高的要求体现在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方面。《规范条件》要求,上年度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近三年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5%;上年度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近三年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4%;上年度营业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近三年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3%。

此外,企业要单独设立研发团队或部门,具备产品(含软硬件)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可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开发相应产品;建有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部署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相应的工业 软件 和网络,能够实现规范化的工艺生产流程。

质量方面,企业应参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建立涵盖产品实现、基础保障等方面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持续运行。

促进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开源证券认为,《规范条件》和《办法》将促进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加速行业规范化发展,推动企业更加注重研发投入、提质增效,摆脱无序价格战。国内头部厂商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加速产业各环节向中高端突破。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根据 东吴证券 发布的研究报告,2015年到2022年机器人国产化率从17.5%提升至35.7%,年均提升1到2个百分点,而2023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已经提高至41%,国产化明显提速。

禾川科技 董事长王项彬此前曾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实现PLC、伺服、变频器甚至芯片的自主可控。虽然在技术上与海外头部厂商相比还有差距,但国内企业服务周到、响应迅速、批量化制造能力强。

“我们正在加紧追赶,相信不久能后来居上。”王项彬表示。

开源证券认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率空间较大的环节包括六轴和高端精密 减速器 等。在国产化进程中,头部厂商将逐步在中高端市场取得突破,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来源:国海金贝壳

2、OpenAI向部分用户开放GPT-4o语音模式

7月31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二(7月30日),美国 人工智能 (AI)研究公司OpenAI宣布,即日起开始向部分ChatGPT Plus用户推出GPT-4o的语音模式。据OpenAI介绍,高级语音模式能提供更自然的实时对话,允许用户随时打断,并能感知和响应用户的情绪。实时响应和可打断对话是目前语音助手公认的技术难点。

来源:千家网

3、人形机器人概念爆发,雷赛智能、鸣志电器涨停,斯菱股份等大涨

人形机器人概念31日盘中大幅走高,截至发稿,斯菱股份涨超17%,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步科股份涨超11%,天奇股份、雷赛智能、鸣志电器、北自科技、柯力传感等涨停,北特科技涨超9%。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7月29日,英伟达在SiGGRAPH大会上宣布,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AI模型开发者和软件制造商提供一整套服务、模型及软件平台,以开发、训练并构建下一代人形机器人。整套产品包括用于机器人仿真和学习的NVIDIA NIM微服务和框架,用于运行多阶段机器人工作负载的NVIDIA OSMO编排服务,以及支持AI和仿真的远程操作工作流,允许开发者使用少量人类演示数据来训练机器人。

华安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物理世界的优质载体,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拥有感知、思考、决策等能力不再遥不可及。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转化的关键时期,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生态活力不断提升。

人形机器人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包括生产制造、应急救援、家庭陪护、教育、医疗等。在产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主要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力,如IBM结合AI、遥感和边缘计算的力量打造新一代安防巡检机器人,亚马逊采用AI技术驱动机器人用于自动化的仓库操作和物流处理等。劳动力缺口扩大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工厂机器替人需求逐渐增加,有望进一步加速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来源:证券时报网

4、人形机器人深度:产业化渐行渐近,未来前景广阔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的优质载体。大模型问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分水岭,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第三发展阶段未来会有一段较长的发展红利期,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物理世界的优质载体,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拥有感知、思考、决策等能力不再遥不可及。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转化的关键时期,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生态活力不断提升。

应用场景多元化,劳动力缺口加速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人形机器人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包括生产制造、应急救援、家庭陪护、教育、医疗等。在产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主要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力,如IBM结合AI、遥感和边缘计算的力量打造新一代安防巡检机器人,亚马逊采用AI技术驱动机器人用于自动化的仓库操作和物流处理等。劳动力缺口扩大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工厂机器替人需求逐渐增加,有望进一步加速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多方入局,人形机器人正迎来产业高速发展窗口期。外资巨头纷纷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业务进程,2024年3月,OpenAI与FigureAI合作推出通用型机器人Figure01,全球AI算力头部厂商英伟达发布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GR00T;4月,波士顿动力新版Atlas人形机器人亮相;5月,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最新进展视频,展现其已具备分拣电池、行走、执行工厂任务的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优必选Walker、小米CyberOne、达闼Ginger、傅利叶GR-1等一批国产人形机器人陆续面市,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竞争按下加速键。

来源:华安证券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人工智能AIETF(SH515070)$ $机器人ETF(SH562500)$

#牛市旗手集体爆发,A股牛市露尖角?##工业机器人迎利好,板块行情要来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