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惧外部风雨,乐观拥抱科技创业的春天。

6月,“2024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暨南强创业营”开启了招募,公开征集全国科技创业项目及高校科研团队项目,将通过项目征集、线上路演、地区选拔等环节,最终挑选30-40个项目进入创业营。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包含了投融资、法律、财务、税收、知识产权、企业管理和人力管理等丰富相关课程的创业营,入营不仅完全免费,还自掏腰包给学员发奖学金,鼓励创业创新的公益属性尽显。

36氪了解到,火炬创业营一直以支持早中期硬科技项目为目标,特别关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医疗、电子信息、半导体智能传感、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相比往届,本届创业营进一步拓展入营项目地域,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优质创业项目,预计将于9月陆续在厦门、上海、合肥三地同期举办线下初选路演选拔。

该创业营由厦门大学与厦门火炬高新区合作推出,深度链接科技、人才、资本、资源,提供公益创业辅导,聚焦创业实战。目前已历经四期经验累积,希望能把这一创业营打造成“选拔培育优秀中小科技型创业公司的年度创业辅导培训服务品牌”。

这个火炬创业营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在近两年创投市场普遍悲观的情形下,国资投资机构作为国家资本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促进国家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使命,与市场化投资机构的定位不同,承担的使命也不同。那么,这把由国资VC点起的“火炬”,又会与市面上其他的创业营有怎样不同的样貌?

身负重任、成为“火炬”的设立初心

厦门高新投成立于2013年,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下属的国有创投,至今已走过了11年的历程。拥有经验丰富、配备完整的近20人的投资管理团队,投资经验均已超10年。已投资了瀚天天成、鉅瓷科技、中材航特、嘉戎技术、国科信息、银科启瑞、硕橙科技、特仪科技、君德医药、易动宇航等近50多个高科技项目。作为厦门本土的国资背景投资机构,厦门高新投专注于早中期硬科技项目,深耕厦门本地项目的同时以母基金投资为触角,与国内头部投资机构、行业协会及产业联盟展开深度合作,积累丰富的全国性高质量项目资源。

厦门高新投董事长林志超告诉36氪,11年间,厦门高新投的团队参与过很多创新创业活动,尤其在2019年前后,各类创业大赛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一时热闹非凡。但在热闹之余,他们也总能感受到不足的地方:这些创业大赛持续时间短,投资人在现场对项目能达到的了解很少;同时除了极为有限的奖金外,创业大赛实际能给创业者的帮助也比较有限。作为国家级孵化器下设国有创投机构,厦门高新投天然承担着孵化企业的职能,他们希望借助创业营这一形式能再前进一步,帮助初创企业在投融资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他们也期待通过创业营找到符合自身投资偏好的项目。就这样,厦门高新投四年前发起了这一具有公益性质的创业营——“火炬创业成长营”。取名火炬,一方面是起源于厦门火炬高新区,更重要的是希望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甚至是一片悲观中还能持续照亮创业者。

对于国资投资机构而言,创业营之类的孵化、加速项目往往能起到特殊的作用。首先,在构建产学研转化通路的科创大背景下,通过创业营,国资投资机构可以深入了解创业企业,从而更有效地识别和支持那些具有高潜力的技术项目,帮助它们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其次,立足地方强势产业集群,国资投资机构可以借此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创业团队,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往往国资投资机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同时帮助创业项目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实现政策与市场的双赢。

在火炬创业营中,厦门高新投就利用国资背景优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创投生态体系。往届参加过创业营的项目当中,厦门高新投已对特仪科技、国科智能、中材航特、元能科技、毫末智造5个入营项目进行了投资,投资金额达4000万元。前四期创业营有16个项目在培训后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多轮投资,融资总额超过2亿元。

而厦门高新投与厦门大学的双向奔赴真正点燃了“火炬”。去年,厦门高新投还与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者成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创业营也正式更名为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并得以深入厦大所有院系。“高校相比前几年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这成为未来一些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起源。”林志超告诉36氪,自己就是厦大的校友。

作为一家扎根厦门的投资机构,厦门高新投与厦大的“联姻”是一种必然。后者在南方地区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近年来不断加快科创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厦大在化学、生物、物理、电子等多个专业具有很强的科研竞争力,这与厦门高新投专注于硬科技这一赛道具有很高的耦合性。

36氪还了解到,目前厦门大学有超50万的毕业生分布在全球各地,他们中的很多人踏上了创业的道路,厦门对厦大校友企业回到厦门发展也持欢迎态度。此举既有助于提升厦门本地的招商服务,也顺应了厦门高新投的需求。以创业营为窗口,厦大的校友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厦门,同时,厦门高新投也会为他们介绍当地的最新政策和相关资源。

经过四年的积累,火炬创业营已经赋能了厦门本地及福建省内相当多的创业项目,未来,厦门高新投还是希望创业营能够吸纳更多的省外项目,既能促进不同地区、相同产业的通力合作,也扩大厦门创业生态的影响力。

专注实战、注重社群的创业营观

火炬创业营对入营者的筛选有明确画像,和厦门高新投平时的投资标准基本一样,重点关注团队、技术和市场这三个方面。厦门高新投期望创始团队具备高学历、高竞争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最好还能有直面市场的能力;在技术维度上,希望创始团队能掌握具有突破性创新的技术,而且项目未来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能相对较大,不仅仅面向单个狭窄的市场。

火炬创业营拥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创业辅导培训机制,在其身上不乏YC等知名创业孵化器的影子。当所有项目通过选拔后,厦门高新投会对其进行分组,并为每个项目分配相应领域的投资经理进行后续的跟踪支持。此外,厦门高新投还会组织集中式的培训,通常会安排在多个周末的时间进行。在集中培训期间,厦门高新投会安排满满的课程,邀请合作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伙人,以及厦门高新投已投项目或一些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课程结束时,厦门高新投还会举行类似Demo Day的结营仪式,邀请更多的投资机构参与。在这个仪式上,每个项目都有机会上台展示,并接受评选。厦门高新投希望项目能通过集中式培训的梳理和提升,在创业思路上有所突破,并在结营创新大会上展示出来。这样,这些项目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投资机构,为未来的融资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厦门高新投体系化的考量。

专注实战,是火炬创业营的首要特点。厦门高新投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发现,初创项目的创始人在创业实战能力上往往是不全面的,尤其是那些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他们可能对融资、财务、税务和法律等方面的具体业务并不熟悉,也可能是缺乏相关的正确观念和理念。因此,厦门高新投从一个投资机构的角度出发,思考项目的创始人应该具备哪些技术以外的创业理念,设计了创业营的课程。从最基础的怎么写商业计划书开始,厦门高新投会在课程期间引导创始人关注股权架构的设计、法律问题、财务的规范性、税收风险、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实战性的内容。火炬创业成长营很少邀请商学院的老师授课,导师往往是顶尖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已投成功案例的项目或其他大型企业的创始人。每次导师授课前,主办方都会要求不要讲理论,而是要从案例的角度出发,告诉创始人创业时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厦门高新投也会提前研究导师的PPT,如果授课内容偏理论,就会进行调整,以求更贴近实际。从创业者角度,厦门高新投也要求入营者把自己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请导师从实际角度出发解答。火炬创业营的一个硬门槛是,来参加培训的人必须是项目的创始人,而不是高管或财务总监;而且必须要能参加线下的集中培训,因为如果不能到现场与导师、同学互动,看视频、直播和到现场培训的收获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注重“真才实学”,厦门高新投并不指望创始人能够在几次线下集训就能脱胎换骨。但他们相信,虽然创业不能教,但是如果有正确的创业观念,建立起了相对正确的认知,就能少踩一些创业的坑。创业营的一门拓展课程就是德州扑克。通过德州扑克让创始人了解在什么样的资源条件下,创业何时需要加大投入,何时需要及时止损。

创业营的各领域的导师,在创业者未来真的碰到实际的问题时,也可以继续提供服务,这就形成了一个体系。除了课程以外,厦门高新投还注重社群的建设。他们会穿插举办团建活动,让项目之间能够建立起直接长期的连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公益属性

国资投资机构与市场化投资机构的核心区别还是公益性。火炬创业营既不收费,还请来投融资、法务、财务、企业管理和战略的专业导师,甚至还主动为入营项目介绍资源、提供支持,这在创投市场并不多见。林志超表示:“厦门高新投作为国资创投机构,天然需要做一些公益性的事情;作为国家级孵化器下设的国有创投,火炬成长创业营正是一项深度的孵化服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具有公益性质的创业营也在反哺厦门高新投的业务。厦门高新投能够通过创业营接触到更多的项目,也能在贴近项目做服务的过程中积累对创业项目的理解。林志超告诉36氪,经过创业营的培训和孵化后,入营项目会对厦门高新投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他们天然地关系更亲近一些。四届创业营以来,厦门高新投已经与300多家报名的创业公司建立联系,并从中挑选出了80多家入营,最终投资了其中的五家。虽然比例看起来还不高,但这五家精挑细选的公司都得到了厦门高新投的重注,并且他们目前的发展情况都很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