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个遍体鳞伤,但仍仗义执言的……金融圈内搬砖人。

虽然市场大涨,但市场的博弈规律,不会因为昨天的大涨,而出现如何改变,这点大家必须注意。

之所以说这点,也是因为,昨日行情放量上涨,很多朋友都在问我将接下来如何看?我估计这是大家要讨论的问题,自然也是各有各的道理。

我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北向资金的冰山一角

在这里放一张图。

全A指数与北上资金今年以来的走势匹配图。

刚好,7月31日市场大涨,北上净流入195亿元,居今年第二高。上一次是4月底时净流入225亿,后面行情还继续上涨了一下。同时,大家也先看上图,我画了一道红线,净流入100亿的位置。大家可以对应看下,净流入100亿的日子不少,对应着看后面的行情,短期还是有所表现的。

我的经验结论是

1、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出现放量上涨,短期行情大概率是有预期的。

2、如果真的是触底要上涨一波行情,上涨过程是曲折的,往往会有一些放量滞涨的信号出现,但真正有行情的往往可以挨打3-5次,行情才会结束。


再看成交量,我们来看放量的位置。

若是长期下跌,在可能的一个阶段低位,放量并且是大涨,说明两点。

1、整体是买与卖很激烈。

2、但是,买的更多,做多的胜出。

这一种情况看,是利于短线的。若是已经经过长期上涨,出现放量上涨。这种反而要警惕,极容易诱多。

当然一切皆是相对比而言,确实有点小马过河的意思。有经验成分在里面,这点大家要明白,我这么分析,也就是一家之言而已。


二,猜测后市都是小马过河

我前面看各家观点,很多也都在猜测行情接下来会如何,然后分析一堆利好利空。但无论怎么看,关于利好或利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都是「小马过河」。因为大家的立场是不同的,所以看到的也将完全不同,而各说各的理,毫无意义。

但换个角度看,很多人就会发现:多数时候,利好或利空,就是做给散户看的,当多数人看多(或看空)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看少数人的行为,也就是看机构的「交易行为」。

这就要使用大数据统计工具了,这些工具是通过长期的数据累积,并提取具有机构交易特征的数据,再进行比对,用以衡量交易活跃程度。这么说比较抽象,大家看下面的数据,一看就明白了:

首先,看交易数据,绝对是是支持,机构早已有了上涨预期。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大家看券商板块里的机构行为,我用系统观察,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一周前就已经持续了,而「机构库存」数据代表的的就是机构行为积极参与。换而言之,但是市场一片低迷,但机构却在券商板块里积极参与,如果不是早就有做行情的打算,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机构库存」数据状态。

三,博弈格局没变

同时,我们还看见,市场的博弈格局实际上根本没变,还是制造恐慌,同时机构偷偷进场,然后借题材拉升。所以无论短线会如何表现,当市场犹豫不决时,股价持续调整的时候,机构能够坚决参与,积极活跃股票,往往才是行情反弹中最受益的品种。


像紫天科技, 里面的机构在6月之前的下跌中冷眼旁观,但在最后的调整中积极出手。6月之前调整,基本上一跌就是创新低,所以如果看走势,7月初的下跌也是往新低奔。但是看「机构库存」数据,就肯定不会这么想了,因为「机构库存」在上周的下跌中反而出现了。所以预期创新低肯定失望,上周开始,长阳反击上涨,并且连续上涨。


相对而言,如果这两天反弹确实很快,但「机构库存」数据是消失的股票,就要当心是不是机构不关心,仅仅投机客和游资的短期启动,这种后面是容易大起大落的。就像淮北矿业,二季度新增了一批公募基金。但是进去就躺平等涨了。但只要用系统观察机构行为,就能发现,6月之后,橙色「机构库存」就处于消失状态,说明,进去的公募选择躺平,但也没有其他机构愿意给他们抬轿。结果就是机构放弃,哪怕途中总有长阳反弹,但反弹后,股价还是从哪来回哪去。

而我之所以用「机构库存」数据,也是因为行为要看的精确,说穿了就是要看的多。好比说某位领导看人看的准,原因就是人家早已阅人无数。行为数据抓取、比对、分类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机构库存」这个数据,已经是累积十几年的结果了,所以就更为可靠。

显然,从今天市场的表现也能看出,当前即便转折开始,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后肯定还是有很多坎坷,个股看不清,很容易栽大跟头,大家当心,机构行为千万别忽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