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频繁地做了一些宏观利率调控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增加了很多调控手段,比如准备借券卖出、增加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减免MLF的质押物、7天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降息、最新政治局会议出台消息等等。这些政策对我们接下来的市场趋势会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接下来政策的东风主要会吹向哪里?这可能是我们基金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那么在分享政策解读之前,阿圆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政策传导到市场,并开始起作用的底层逻辑,那就是利率的传导机制

要说清楚利率传导机制,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目前我国主要的利率种类: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政策利率,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设定的利率,它们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政策利率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

1、  短期政策利率:短期政策利率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包括逆回购操作等。这些操作通过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影响短期市场利率,进而传导至整个经济体系。我国目前主要的短期政策利率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短期流动性的主要工具,其变动直接影响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利率。

2、  中期政策利率:主要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来实现,它们为银行提供中期资金,影响中期市场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期限通常是3个月到1年。根据目前的政策来看,其重要性逐渐被7天逆回购利率所替代。

3、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后形成的贷款基准利率,由多家银行根据市场条件报价形成,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1年期的LPR主要针对短期的贷款,其变动会影响短期贷款的成本。5年期以上的LPR主要影响的是企业和居民长期融资的成本。

4、  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债券回购利率(DR),尤其是DR007,作为短期利率的调控目标,反映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

5、  其他利率工具:包括常备借贷便利(SLF)、再贷款和再贴息利率等等。

这些政策利率和工具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政策利率体系,它们在调节市场利率、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和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以上是我国的政策利率,那么这些政策利率是如何影响债券市场的,也就是利率传导机制,以及传导机制最终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我们刚刚给大家介绍了我国目前主要的利率品类,这些不同的利率其实是分属于不同的利率体系框架下的。目前我国有三大利率框架(也可以说的是三大利率层次),分别是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以及金融市场利率。利率的传导机制是怎样的呢?用一句话简而言之就是:货币政策利率先影响到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基准利又进一步影响到金融市场利率。最终,利率的影响会通过金融市场利率影响到实体经济。我们比较关心的债券市场就囊括在金融市场利率的范畴内

金融市场中人们出于交易需要、储蓄的需要等等对货币产生需求,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而货币的实际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进一步可以得到货币市场均衡的产出和利率,当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所取得的利率,就是理论上的市场决定的利率。可以看出,人民银行会根据实际的经济情况和金融体系运作的情况,通过各类的货币市场工具来调控货币政策利率,例如7天逆回购利率、MLF利率等等。一经调整,这些政策利率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市场基准利率例如国债收益率,LPR,银行间回购、拆借利率比如DR007这些。最后,这些调整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利率,比方说债券市场利率,这也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最终想要达到的调控目标。                 

综上所述,利率传导机制理论上是如何起作用的,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梳理。


$圆信永丰丰和A(OTCFUND|008067)$

$圆信永丰丰和C(OTCFUND|008068)$

$圆信永丰强化收益A(OTCFUND|002932)$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不等于未来收益,基金业绩表现具有波动风险。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不同基金的业绩并不互相保证。本资料不是法律文件,仅供具备相关基金知识的内部工作人员交流使用,请勿作为产品宣传材料向投资者推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进行投资。投资有风险,敬请理性选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