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个遍体鳞伤,但仍仗义执言的……金融圈内搬砖人。

越是大消息,越是会有大分歧,然后会大幅扩大行情的波动程度,而方向取决于解读者的力量对比。

昨天至今,大消息极多


一,一堆重磅消息

1.美联储议息决议

美联储降息决议,确认了降息,但否认了激进降息。美股的反应是一天暴涨一天暴跌。A股目前态度不明,市场里两种声音,看好的觉得降息周期开启;看空的认为,这种表态,就是能不降还是不降。

2.PMI断崖式下跌

现在市场很注意高频数据,所谓高频经济数据,指的是披露频次在一个月及以上的数据。目前能看到最新的是PMI数据,前天公布的官方pmi为49.4,昨天财新pmi为49.8,相比6月有一个断崖式下滑。导致30年国债,也是一路起飞。

3.票据市场利率崩盘

7月31日,票据市场利率大崩盘。1个月期的票据利率,甚至被打到了接近0%。说明融资需求偏弱。所以拿票据来冲量。而之前北京上海公布的零售数据,上海在1-6月,社零下降了2.3%;北京在1-6月,社零下降了0.3%。

4.房子没卖好

7月份,百强房企的销售表现:

7月份百强房企销售同比下降接近20%,环比下降36%。二线城市和上海的降温超出预期。上海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44%和接近40%,市场快速降温。看空者认为明摆着房地产继续拖后腿,没刺激起来。但也有人觉得新刺激政策肯定更厉害。

总结:全是利空


二,连环利空不崩盘的背后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周四的行情可没有跳水。要是搁在1个月前,随便哪一条都能让市场崩掉。这说明什么?

其实,无论怎么看,关于利好或利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都是「小马过河」。因为大家的立场是不同的,所以看到的也将完全不同,而各说各的理,毫无意义。

但换个角度看,很多人就会发现:多数时候,利好或利空,就是做给散户看的,当多数人看多(或看空)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看少数人的行为,也就是看机构的「交易行为」。

这就要使用大数据统计工具了,这些工具是通过长期的数据累积,并提取具有机构交易特征的数据,再进行比对,用以衡量交易活跃程度。这么说比较抽象,大家看下面的数据,一看就明白了:


首先,面对一个消息,大家都会解读,但决定权是机构的解读,机构愿意,积极参与,坏消息出来都能当做利空出尽来炒。

比如海南椰岛。该7月2日因集团子公司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被通报批评,这样的股票在当时6、7月的市场环境下,是很难持续反弹的。而当消息公布之后,其后两天内股价确实下跌,但用系统去观察,却能发现「机构库存」数据一直持续,随后一段时间,股价虽然没涨,但由于「机构库存」数据依旧持续,说明哪怕利空不断,但机构还是在积极参与的,这就是出利空也无视了,结果在之后,股价也是涨上了。

 所以,现在8月又是中报出台的时候,除了那些已经预告的,其他多数股票,基本又要经历一轮利空利好的洗礼,显然,又是机构借消息呼风唤雨的时候。


反过来,机构如果是放弃态度,有利好也不见得去做。

如萃华珠宝,由于6、7月月以来,金价又创新高,对于市场认为,对金饰、宝石等也会是利好。业绩上看也确实如此,翠花珠宝7月13日预告,业绩同比增长65%。由于该股的股价此前一直处于调整阶段,没有上涨,所以也根本不存在利好被提前消化。仅此看走势和基本面,更容易得出该股会见底反弹的判断。但结果是,「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消失状态,说明机构本身就是放弃的态度,不出意外,上周又创新低。

 我之所以用「机构库存」数据,也是因为行为要看的精确,说穿了就是要看的多。好比说某位领导看人看的准,原因就是人家早已阅人无数。行为数据抓取、比对、分类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机构库存」这个数据,已经是累积十几年的结果了,所以就更为可靠。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