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SH600104)$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藏,才有生机。”

桑塔纳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如同打破汽车工业厚重“高墙”的坚冰,和上汽大众一起,构成了当时中国汽车向上突围的盛景。不仅让中国有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轿车,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时至今日,提起桑塔纳,很多人依然能够第一时间想起曾经那款造型方正、钣金厚实、价格实惠的国产轿车,一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语似乎永远不曾褪色。


时间回拨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之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集中度提高,城市的交通压力自然水涨船高。

1992年,上海礼仪小姐比赛落幕,冠军张蒙晰在最后一项“自由发挥”中,谈及的题目就是“上海改革开放进程中最需要做的……”张蒙晰说最应该改善交通,“有一次挤车时鞋子被挤掉了,觉得自己……非常难过。”

在当时,传统的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私人汽车成为人们渴望的出行方式之一。一辆私人汽车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出行的便利和灵活,更代表着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但问题在于,彼时的中国并不具备与这种消费理念匹配的市场环境。拿桑塔纳来说,20多万元的价格、严格的控购审批,令普通中国消费者望尘莫及。

整个80年代,桑塔纳70%的销量来自于少数政府官员、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外国引进人才。对于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而言,拥有一辆私人汽车所需要跨越的,除了金钱的障碍之外,还有层层叠叠的政策隔绝。甚至后来,“走私轿车”曾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种特有产物。一位生活在中国的法国人后来回忆,“我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汽车消费需要靠走私来完成。”

中国政府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

1993年2月,财政部决定取消购买轿车的控购审批,允许旅行车、越野车和工具车不再办理控购审批手续;紧接着,1994年7月,在国务院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首次阐明:“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199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出通知,取消地方对经济轿车的限制。

接连政策解控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汽车消费的“大门”。人们终于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汽车品牌和型号,需求得到释放,也为中国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我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由551.36万辆增加到1608.91万辆,平均每年增长11.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由1990年的81.62万辆增加到2000年的625.73万辆,平均每年增长22.6%。

1996年以来,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量中,私人汽车增加量的比重均高于57.7%。最高的是1999年,私人汽车增加量占全部民用汽车增加量的82.5%。

一个愈加显著的信号是:中国汽车正进入一个高度增长的市场化时代。

当汽车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居民个人越来越成为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上汽大众很快意识到:仅靠桑塔纳来满足中国汽车市场愈加多元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是不够的,上汽大众是时候要扩充产品矩阵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