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健康领域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普遍承受了不小的压力。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其发展前景依然被大多数企业所看好。在积极调整对华战略的同时,这些企业纷纷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尽管如此,也有部分企业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不久前,市场传闻:某外资药企将整个中国区的业务出售给中国药企。

7月31日,这则传闻被东京交易所的一则公告证实。公告称:“根据与维健医药的协议条款,协和麒麟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包括其在中国的五个已建立品牌,将被转移到一个特殊目的公司,该特殊目的公司将在维健医药下继承它们,转让价格达7.2亿元人民币。此外,协和麒麟还与维健医药签订了推广和分销协议,授予维健医药对协和麒麟全球产品的商业权利(CRYSViTA和POTELIGEO)。”

8月1日下午,协和麒麟(Kyowa Kirin)在其中国区员工大会上宣布,将中国大陆业务整体出售给中国创新药企维健医药。
协和麒麟(Kyowa Kirin)是一家专注于特药领域的全球化制药公司,由协和发酵工业(Kyowa Hakko Kogyo)与麒麟制药(Kirin Pharma)在2008年合并而成。

据天眼查的相关信息:协和麒麟 (中国) 制药有限公司 (曾用名:协和发酵麒麟 (中国) 制药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7年,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医药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980万美元。


据了解:协和麒麟 (中国) 制药有限公司的股份100%出售,公司实体不变、员工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不受影响、交割后员工自动转移至维健。8月1日-10月1日为过渡期。
另一位主角:香港维健医药集团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为患有罕见病和其他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创新疗法。

集团亚太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设有中国大陆运营中心,在海南博鳌运行有罕见病管控式用药平台,并在日本、新加坡和欧洲设有代表处。集团已经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并拥有多个已上市和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产品,包括孤儿药及专科药品,并将持续从全球范围内引进更多的创新型药物。


图说:2020年,香港维健医药集团曾与协和发酵麒麟(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在中国大陆地区联合推广肾科产品。


01、跨国药企“卖身”中国创新药企



协和麒麟是一家比较低调的跨国药企,专注于特药领域,或许正因为“小而美”,此前被称为养老外企之一。

核心治疗领域涵盖了肿瘤学、肾病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免疫学等多个重要领域。

在最新的2023年日本药企排名Top40榜单中,协和麒麟跻身第11位。


自199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协和麒麟已在血液与肿瘤、肾脏病、罕见病等核心医疗领域为中国病患带来了十余种前沿的治疗药物及方案。
在全球市场,协和麒麟发展较为迅速。2018年至2022年,其全球销售额从26.48亿美元增长至37.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4%。从地区分布来看,其主要市场在日本、美国和欧洲。
一方面,中国大陆市场在其全球业务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不足3%。
2024年上半年,协和麒麟公布的总收入达到2330亿日元,折合约为1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公司将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北美地区新药和技术授权收入的显著提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本土的营收却出现了约7%的下滑。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地区(不包括日本)的营收263亿日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1%。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大健康市场的变革步伐明显加快,这对跨国药企而言,业绩承受压力已成为常态。
协和麒麟2023年的财报中显示,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格拉诺赛特(Gran)的收入因中国部分地区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而受到影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鉴于日本、欧洲以及中国市场的“药品价格环境下行”,这一趋势对协和麒麟的未来增长构成了不利的影响。
或许正因如此,协和麒麟决定将其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进行出售。
具体而言,协和麒麟将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7.2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将其在中国大陆运营的全部业务,包括五个知名的成熟品牌,整体出售给维健医药(WinHealth Pharma)。

这些品牌旗下的药品在2023年贡献了5.89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而在之前的2022年和2021年,其收入分别为5.44亿元和7.61亿元人民币。


此外,维健医药还将获得协和麒麟两款重磅药物Crysvita、Poteligeo在中国的商业化权利。
据悉,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实体结构将持不变;在交割程序完成后,员工将自动转至维健医药,以确保工作的平稳过渡。此外,8月1日至10月1日将作为过渡期,以便各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适应。

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协和麒麟的名字不变,但不再是全球的一部分。

员工可以选择N+1买断工龄。


从传闻可能被出售,到官宣出售,这一过程极为迅速,两家公司似乎迅速达成了共识,真可谓是一拍即合。
从公开信息显示可以看到,维健医药是中国少有的聚焦罕见病的创新药企,这一布局与协和麒麟在华业务高度吻合。
近年来,中国日益重视罕见病患者群体,对罕见病的关注和扶持力度逐渐加强。
协和麒麟也不断加快创新药物引入中国的步伐。运用包括抗体技术研究和抗体工程在内的尖端科技,成功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一些填补临床空白的新药,

比如用于治疗X连锁低磷血症(XLH)和肿瘤性骨软化症(TIO)的靶向药物麟平(布罗索尤单抗);该药物是全球第一款,也是中国首个获批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FGF23)的重组全人源单克隆 IgG1 抗体。


2023年10月,协和麒麟中国宣布,其位于上海的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已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基地是“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成立后引进的第一个生物高科技医药项目,扩建后将显著提升产能,助力加快创新药品在中国上市的速度。

02、重塑后,跨国药企在华之变


像许多其他生物制药公司一样,协和麒麟目前正处于重组阶段。
其计划“大幅缩减”小分子药物发现研究活动,转而专注于抗体技术和血液病干细胞基因治疗领域,这些领域涵盖骨骼/矿物质、内分泌学、血液病及罕见病等多个关键方向。
基于业务聚焦的策略,这意味着协和麒麟将在这些选定领域之外的其他项目上实施缩减或停止措施,同时制造业务也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削减。
为此,协和麒麟正推行一项自愿提前退休计划,主要面向在上述领域工作、年龄达到30岁及以上且已在公司服务满三年的员工。公司发言人表示,目前无法透露具体裁员数量的确切信息。该自愿退休计划主要针对日本地区员工,并定于本年年底实施。
除此之外,协和麒麟还在剥离亚太地区部分非核心业务,以追求“更加可持续和盈利的发展”。

在另一项交易中,协和麒麟将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七个成熟品牌商业权利授予了总部位于瑞士的亚太控股公司DKSH Holding。根据协议,DKSH还将获得Crysvita和Poteligeo在某些市场的权利。


而对于澳大利亚这一亚太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和麒麟将完全保留其全球品牌的影响力。
在亚太地区的重组之前,协和麒麟已在多个地区采取了类似策略。

早在2022年,公司与德国Grnenthal公司携手成立合资企业,负责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13种成熟药物的运营。尽管Grnenthal初期拥有该业务51%的股份,但协和麒麟计划在2026年初剥离其所有权。


通过成本削减与战略聚焦,协和麒麟正进一步深入生物制剂与基因治疗领域。公司计划投资5.3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设一座全新的生物制造工厂,该项目已于今年启动并预计持续至2027年。此美国设施将与日本高崎校区新建的生物制品厂形成互补。
此外,协和麒麟最近斥资3.874亿美元收购了基因疗法企业Orchard Therapeutics。

今年3月,Orchard Therapeutics凭借其一次性基因疗法Lenmeldy赢得了FDA的批准,该疗法用于治疗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然而,从已公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的企业表现来看,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一些头部跨国药企此前的战略调整似乎已颇有成效,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具体而言:
增速最耀眼的是诺华。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21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9%。此外,诺华还宣布在中国的首个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已于7月在浙江海盐落地,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建成并投入生产。
营收规模最庞大的依然是默沙东。在中国区,其销售额超过了35亿美元,占据了全球市场12.4%的份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王牌产品HPV疫苗(GARDASIL/GARDASIL 9)的销售额虽然达到了24.8亿美元,但同比增长率仅为1%,这一数据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默沙东方面对此解释称,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发货时间的问题所导致。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市场的HPV疫苗竞争已经愈发激烈。

阿斯利康和罗氏制药则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阿斯利康在中国区的销售额超过了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而罗氏制药在中国区的销售额达到了16.09亿瑞士法郎(约合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罗氏制药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多款抗癌药物的强劲销售。


赛诺菲中国地区增长放缓。营收15.22亿欧元(约1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2.8%。需要度普利尤单抗进一步打开中国自免市场局面,以及新上市的针对所有婴儿人群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简称合胞病毒)预防手段尼塞韦单抗注射液(Nirsevimab Injection)商业放量。
另外,强生创新制药虽然未公布在中国区的具体营收数据,但公司表示其整体营收增长强劲。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