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撤离路上180掉头了?

此前富士康浩浩荡荡地离开中国,宣称不再“赏饭”给中国工人。而今富士康再度宣布将投资10亿,把部分产能从海外转回中国大陆。如此兴师动众,背后或是郭台铭“大放厥词”的一把辛酸泪。

01 富士康转移失败,还是中国“香”

近日,富士康与河南签署了新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 10 亿元在郑州建设新业务总部。这一举措无疑传递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市场的魅力依然无法抗拒。

富士康此前或为了讨好老美,不断加大在印度等地建厂的力度,试图实现产能转移。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去年秋季发布的苹果 iPhone15 系列,部分由富士康印度工厂代工生产,但其质量问题却饱受诟病。

据凤凰新闻报道,印度生产的 iPhone 手机抽检合格率仅为 73%,良品率为 50%,同批次手机在欧洲市场的抽检合格率更是低至 34%。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印度工厂甚至出现了大肠杆菌超标等问题,其环境更是让人一言难尽。

或许正因如此,iPhone15 系列成为了首个出现大幅降价的苹果旗舰手机系列。这一现象也让苹果 CEO 蒂姆·库克重新审视中国供应链的重要性。今年 3 月,库克到访中国,特意会见了比亚迪等企业负责人,并强调:“我觉得没有比中国更为重要的地方了。”

我国多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确实是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短期内难以企及的。完整的产业链体系、高效的生产能力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为制造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富士康,众多国际品牌都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优势。


02 昔日“代工厂”,今入“高端局”

在印度的市场中,富士康遭遇了从来没有过的挑战

印度工人散漫、效率低下,基础建设落后、电力供给不稳定、交通和物流不顺畅等状况频繁出现,使得生产成本提高的同时,产品合格率仅仅在 50%上下,让富士康吃尽苦头。

就在老郭穷途末路之际,又转头看向了中国。然而我国早已不拘于供应链优势,积极进行产业升级,早已迈向高端产业领域。以生物医疗为例,随着国内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国际生物医疗企业选择与我国合作。

日本品牌方今年吸纳了2012年诺奖成果参与者泽芳树、日本医疗与政策秘书处顾问森下龙一等多位科学家。与我国科学家携手对“愈齢菌”的配方进行了升级,被外界视作是“肠道养护之光”。

再看新能源汽车领域,本土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蔚来等,在电池技术上投入大量资源,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比亚迪凭借其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成本。同时,其他公司也在努力开发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从电池技术到自动驾驶,从智能互联到整车制造,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益完善,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

03富士康回流,国内市场潜力无限

虽然富士康之前有“去中化”的尝试,但如今的回归不一定是坏事。首先,这将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富士康作为大型制造企业,其生产基地需要大量的工人,这将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富士康的回归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内的电子产业供应链,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在评论区,我们也能看到许多正面的声音,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市场吸引力和产业实力的体现。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努力,在制造业和高端产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富士康的回流只是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信在未来,随着产业的持续升级和创新发展,会有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和价值,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