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贷款,所以收入来源也主要是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

当然也不排除有消费金融公司通过会员权益收取用户会员费赚取手续费收入。

比如马上消费金融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6.18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48.23%。

一般来说贷款利率定价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利息收入的多少。而贷款的利率定价,又与自身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等多项成本息息相关,这也直接关乎着公司的利润表现。

近期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来融资,「一只互金鹅」通过相关金融债发行资料整理了几家公司的产品利率。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一数据,看出这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毕竟,对于客户而言,最敏感的莫过于利率和额度。

01

中邮消费金融:

公司循环贷、极速贷的年化利率集中在7.20%~23.76%,均在24%以下,符合监管导向。

近年来,贷款利率分布相对合理,主要集中在15%~24%区间,符合其产品和客群定位;利率的变动趋势主要基于贷款定价策略的调整,同时公司贷款平均定价执行监管要求的20%以内,近年来公司利率水平在20%以上的贷款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

截至2023年末,中邮消费金融利率水平分布在5%~10%、10%~15%、15%~20%以及20%以上的贷款占比分别为5.05%、8.46%、18.05%和68.32%。

也就是说20%-24%这一区间的占比最大,达到68.32%。

招联消费金融:

截至2023年末,公司平均贷款利率降至15.94%。

从历史资料来看,招联消费金融的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截至2023年6月末,平均贷款利率约16.40%;

截至2022年末,平均贷款利率约17%;

2021年末,平均贷款利率约17.80%。

马上消费金融:

目前贷款定价均控制在 24%以下,2023 年平均贷款利率在 20%左右;

2022 年综合贷款利率略高于20%;

中银消费金融:

公司贷款利率在20%以上的贷款占比整体有所下降。

截至2023年末,15%以上利率的贷款占比90%以上。

也就是说该公司利率大部分趋于15%-20%之间。

杭银消费金融:

2023年对客平均贷款利率降至20.28%;

2024年一季度对客平均贷款利率进一步降至19.26%。

苏银凯基消费金融:

目前定价均控制在24%以内,并且,从贷款利率分布来看,近年来贷款定价主要集中在18%~24%区间。

中原消费金融:

自2021年7月起,公司逐步压降定价24%以上业务贷款规模。

2022年3月全面停止发放超过24%以上的贷款,2022年对客平均贷款利率为17.58%,同比降低10.87个百分点。

2023年受调整业务结构影响,对客平均贷款利率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至18.71%。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都有在资料里提到根据监管要求,近年主动压降利率,比如,马上消费金融从略高于20%到20%左右;杭银消费金融从20.28%到19.26%。

中原消费金融是比较少见的,2023年定价比2022年定价还高的一家公司。不过整体而言,平均定价即使在18.71%也比大部分的持牌消费金融低很多。

毕竟,上述大部分公司的定价都在20%-24%之间,只有招联消费金融定价最低,仅15.94%。

 02 

如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在相关资料中提到的,受宽松的货币环境影响,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加上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时间长,业绩趋于稳定,融资渠道不断丰富,其实融资成本不是影响各家定价的最核心因素。

因为各家贷款产品模式不同,客户运营方式也有差别,风险表现差距就很大。

贷款市场也有“高定价覆盖高风险 ”的说法,可以看看几家公司的风险数据。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有些公司的不良率(逾期60+)已经超过3%,比如: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2023年不良率分别达到3.16%、3.47%。

有些公司的不良率不到2%,比如杭银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分别为1.72%、1.56%。

看风险数据,也不能只看不良率,也需要关注企业核销的不良贷款情况。

2023年招联消费金融核销不良贷款最多,达百亿级,当然了,毕竟招联资产总额已经1700多亿,如果看整体比例,属于正常水平。

如果综合整体情况来看,中银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不仅不良率超过3%,核销的贷款占比也较高,均超过其总资产的7%。

如果说这两家公司的业务有何相似的地方,只能说这两家都是比较早期发力线下大额信贷业务的公司。股东还都是国有大行。

不过,两家这几年线下业务占比也在逐渐调整。

中银消费金融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中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开展难度加大、线下业务资产质量有所下行,因此公司加快传统线下业务模式重塑,截至 2023 年末公司线下业务余额 269.89 亿元,占总余额的37.51%;

中邮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资料显示,线下自营业务客户资质相对下沉,近年来占比有所波动,维持在 10%左右的水平。

另外几家消费金融公司,招联、马上属于纯线上业务。

中原消费金融2023年末线下业务占比仅3.19%;

杭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占比较多,但也逐年下降,2023年末线下尊享贷占比18.27%,2021年这一业务占比为21.98%……

所以,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线下大额信贷业务的风险会略高于线上业务?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