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要格外警惕一知半解,刚入门时小心翼翼反而不会大亏,但初具经验感觉良好后却极易出现大错,这种现象几乎遍涉一切领域,差别在于,其他行业可能主要耗些时间,假以时日多能游刃有余;但在投资领域,很多人则会因为本金严重受损,导致中途而废。因此如何缩短这一周期、减少相应代价就显得格外重要。

投资首先要认识自己

人生三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简单理解为未悟、初悟、彻悟三个阶段。人们常用此形容一切学习过程,认为这是从新手到成功的必经之路,投资领域亦然。

换成现代心理学思维,说的就是认知突破的不同程度,投资者可以据此把自身成长过程略加区分,明白自己身处的阶段,方便早做预案。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类似幼儿园时期。这时会因为不了解不熟悉特别谨慎小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摸着石头过河,自然也不敢涉足深水区。实际操作中,很多投资者这一阶段基本只会用很少资金试水,并且每一笔交易都极其慎重,可能会因不了解而显得笨拙,但也会因敬畏而大错少犯。

第二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类似青春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消解了初入行的陌生感,同时也会跟人学、跟书学、网上学、事上学,掌握基本知识,内心会自觉窥得门径,认为投资原来不过如此,特别是万一好运加身再赚上一两笔,于是就会“艺高人胆大”,尝试乘风破浪,诸多隐患就深埋其中了。其实,只有走过这一阶段回头看才会知道自己此时仍然不知道,至多算知道了一些知识,还没有会当击水三千尺的能力。

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相当于大学毕业,不仅学有所成还能独当一面。此时投资者不仅拥有足够专业知识,也有丰富经验,包括惨痛教训,对市场有了全面了解,对自身也有清醒认知,不仅熟谙底层逻辑且还能活学活用,既能管住亏损,也能放飞利润。具体如巴菲特的能力圈法则: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然后做好自己能做的,远离自己不能做的,“我不需要把各行各业都搞清楚,有好多东西我都不明白,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机会。”而当真正适合自己的机会到来时,因为笃定确信也敢放手一搏,“天上掉馅饼时,请用水桶接,而不是用顶针。”从而让利润最大化,这大约是目前已知的投资最高境界。

比较而言,第二阶段至为关键,因为很容易在此间惨遭淘汰。因此,当我们走到这一步时,一方面要提醒自己尽量减少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已经交了学费,也不必灰心气馁,须知这只是成长的过程、进步的代价,只要走过去、能力升上来,会收获更好地体验。

刻意练习提升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大脑能做的事情,甚至到成年之后乃至步入老年,仍然可以利用人类的大脑与身体的适应性、通过正确训练开发出多种潜力,当然也包括投资能力,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刻意练习。简言之,如果目前投资能力还不够强,投资绩效没有明显改善,可能是练习不够,或者是不够刻意方法不到位。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研究大量案例后发现:不同的技能对应的认知复杂程度差异很大,刻意练习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比如下棋、开车、弹琴、打球等,都属于认知复杂程度较低的技能,容易形成明确的规范,然后如法模仿、重复练习、直到熟能生巧,就可以技近乎道。这些技能可以概括为手艺,其知识点基本是显性的,并且过程主要由个人支配,因此其学习训练的重点是动手能力,练习的关键是重复,练习的目标是熟练,这类学习训练可复制性强,甚至教与学都很容易被AI取代,意味着人类可以用大脑固有的惯性思维完成学习。

随着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发展出了很多复杂学科与尖端技能,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也包括证券投资,其认知复杂程度明显高过传统“手艺”,主要区别有三:

1、包含大量隐性知识,难以简单规范、机械重复;

2、受社会群体影响,个体难以完全主导;

3、随着时间推移不确定变量层出不穷,难以预判。

这种情境下,我们再照搬传统手艺的学习方式,试图通过照抄作业、简单重复一万小时就想过关升级,结果大概率是事倍功半,这可能正是很多投资者的确很努力却又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改变学习训练方式,很容易长期卡在第二境界,直至被迫出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知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之父哈伯特·西蒙指出:“认知复杂度是指你建构客观世界的能力,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具有高度复杂化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同时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客观世界。因为真实世界中黑白对错并非截然分明。”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学习认知复杂度高的学科或者技能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证券投资者可以据此构建更有效的学习体系,知所立、明所破,快速走出误区、走过困境。

证券投资训练学习的重心是思维能力而不是动手能力。查理·芒格就明确指出:“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做决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很难通过训练动手的方式提高投资能力;也意味着简单重复式的努力解决不了问题。应是功夫在诗外,巴菲特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注解,他并没有夜以继日地复盘,或者绞尽脑汁开发什么策略系统,而是几乎从早到晚都在阅读,甚至被誉为两脚书橱,九十高龄之后每天仍然阅读六小时以上,这可能是投资者最正确的努力方式,因为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可以高效地训练思维能力,让他的思维超越时代,可以常常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机会。

证券投资训练学习的目标是成为认知复杂度高的人,而不是掌握一种工具或者技能。人类的天性就是乐简畏繁、趋易避难,这种特点导致我们学习的时候本能地倾向于删繁就简,在投资的过程中试图一招鲜吃遍天,因此,会把很多精力花在具体、显性的工具或者系统上,试图把复杂的市场简单化,进而实现稳定获利。遗憾的是,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因素以及很多不可测的新增变量,这注定试图以简化工具来驾驭复杂市场的努力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正确的方向不是让市场变简单,那根本不可能,而是让自己变复杂,认知复杂。

高度认知复杂的主要特征是善于同时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市场,而不是单向度线性地应对行情波动。这等于说成熟投资者的思维特点或者基本标准就是能够同时运用对立且互补的理念来看待市场以及自己的操作,而我们平常未经训练的思维方式大多都是简单线性的,这种思维方式直接导致我们进入市场极易两头挨打。芒格说,“我专门琢磨怎么否定自己。大多数人都是努力维护自己的想法,无论自己的想法多么愚不可及”。他还说,“你的思想会欺骗你,最好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对自己的观点要提高警惕。”这就是典型的同时运用对立互补思维,也是成功投资必需的思维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芒格为何一生推动格栅思维、提倡多种思维模型,因为这是证券投资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在芒格看来,每个人都有认知边界,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有认知边界,知道自己不知道,然后保持谦卑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脑子里的认知和知识,倘能做到这一步,不仅投资能力会提升,应用在其他领域也会同样精彩。

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C(OTCFUND|008970)$$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4362)$$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C(OTCFUND|01436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