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属于稀缺资源,在供需紧平衡状态下连续保持较高景气度。相关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再度表明行业高景气延续。此外,行业还表现出加速整合趋势,并购重组频频上演,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目前,A股血制品上市公司共六家,分别为天坛生物(24.410, 0.04, 0.16%)华兰生物(16.230, 0.12, 0.74%)上海莱士(7.720, 0.04, 0.52%)派林生物(25.430, 0.23, 0.91%)博雅生物(32.960, 0.71, 2.20%)卫光生物(27.840, 0.08, 0.29%)

其中,天坛生物和派林生物已经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扣非净利润均实现29%以上增长,业绩实现连续保持较快增长。与此同行,行业内的博雅生物虽然还没有发布业绩预告,但是近期公布要18亿元收购一家血制品企业,进一步加速行业整合。

业绩连续增长

派林生物7月11日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3.15亿-3.44亿元,同比增长120%-140%,扣非净利润2.81亿-3.13亿元,同比增长170%-200%。在此之前的2021-2023年,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1.43%、99.39%、9.08%。

对于业绩增长,派林生物业绩预告解释称,血液制品市场销售需求景气,原料血浆采集同比增长较好,公司可售产品数量和销量增加,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光大证券(14.790, -0.02, -0.14%)(维权)研究报告称,血制品高景气度继续延续,尤其静丙终端呈现紧平衡状态,整体供不应求。

派林生物2023年全年采浆突破1200吨,跻身国内血制品行业千吨级第一梯队。目前公司浆站数量合计达到38个,其中广东双林拥有19个单采血浆站,派斯菲科拥有19个单采血浆站。光大证券认为,2024年公司全年采浆量有望突破1400吨,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从产品上来看,目前广东双林拥有3大类8个品种,派斯菲科拥有3大类9个品种,合计品种数量达到11个。公司在研产品进度较快的数量超过10个,未来产品数量将持续增加。光大证券认为,随着血制品产品数量的持续提升和静丙等产品的升级换代,派林生物的综合血浆利用率有望持续提升,为远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坛生物7月13日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5.59%,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增长28.12%,扣非净利润7.24亿元,同比增长29.43%。在此之前的2021-2023年期间,天坛生物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1.12%、12.93%、29.35%。

对于业绩增长,天坛生物业绩快报解释称,主要由于产品价格、成本费用管控等因素,带来销售收入增长,利润率提高。天坛生物依托央企平台优势,于2023年获得16家新建浆站采浆许可,期末正在运营的浆站数量达76家。截至2024年3月,在营单采血浆站数量达80家,较2023年增加4家。随着新建浆站逐步投入运营,公司采浆总量将持续爬坡增长。与此同时,2023年子公司成都蓉生层析工艺制备的第四代高纯静丙在国内首家获批上市,成都蓉生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获得上市许可,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2024年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天坛生物2024年财务预算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经营目标预计收入61.26亿元,同比增速18%,净利润17.91亿元,同比增速19%。银河证券按照天坛生物持股成都蓉生74%股份计算,预计2024年天坛生物归母净利润约13.3亿元,而其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1.1亿元。

两家公司高增长背后的主要逻辑是,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

山西证券(4.910, 0.05, 1.03%)研报称,中国人均血液制品使用量、品种数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国际巨头从血浆中提取20多种,国内品种最多能提取14种。中国白蛋白人均使用量不足美加日的1/5,免疫球蛋白不足1/4,凝血因子不足1/50。

国内血浆需求量已超1.6万吨/年,而2022年国内单采血浆站共采集血浆约10181吨,血浆供应缺口较大。“十四五”各省加大新设单采血浆站, 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末国内新增在营浆站超过40家,带来采浆量持续增长,有望带动下游血浆制品的放量。

并购加速

除了内生增长以外,外延重组是血制品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增长方式。尤其2023年以来,行业整合速度明显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23年3月,胜帮英豪决议与浙民投天弘、浙民投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等协议,拟通过受让股份及接受委托表决权的方式,取得派林生物的控制权。本次交易股份转让总价款约为38.44亿元,胜帮英豪穿透后的股东背景是国资陕煤集团,派林生物成为陕西国资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

2023年6月,卫光生物控股股东光明国资局,与中国生物设立合资公司,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49%、51%。合资公司设立后,光明国资局向合资公司无偿划转卫光生物7994.7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5.25%。

无偿划转后,中国生物通过合资公司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控制卫光生物42.5%的股份,卫光生物实际控制人将由光明国资局变更为中国医药(10.660, 0.15, 1.43%)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末,海尔集团通过旗下海盈康(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125亿收购了上海莱士20%的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获得26.58%的表决权,成为上海莱士的实际控制人。2024年6月,本次交易正式完成过户交割。

在上述交易之后,血制品行业内的重组并没有停止,只不过这次交易的主角变为了华润集团旗下的博雅生物。

7月17日,博雅生物发布公告称,以自有资金18.2亿元收购GC、Synaptic及个人合计持有的绿十字(香港)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

绿十字(中国)专注于血液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现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2017至2023年采浆量复合增长率13%。同时通过安徽格林克(销售平台公司)代理进口白蛋白、重组Ⅷ因子及医美产品在中国地区销售。

从财务上看,标的资产还处于亏损状态。收购公告显示,2021年和2022年及2023年1-9月,绿十字(香港)营业收入分别为4.04亿元、2.33亿元、2.3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42万元、-2327万元、-1212万元。

为什么博雅生物要收购一家亏损的血制品企业呢?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血制品资源具有稀缺性。

对于血液制品行业,国家自2001年5月起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 家,且少数企业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行业的壁垒较高,生产企业牌照资源非常稀缺。绿十字(中国)是 GC 通过绿十字(香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是稀缺的标的资源。

在本次交易之后,博雅生物将全资控股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新增一张生产牌照,新增 4 个在营单采血浆站,新增 2 个省份区域的浆站布局。

除了标的稀缺性以外,市场还看好博雅生物入主后可以改善盈利能力。绿十字(中国)目前平均单站采浆量在 26 吨,离行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华源证券判断依托博雅生物较为优秀的管理水平,未来绿十字未来的采浆量和吨浆利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博雅生物自身来看,其曾提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浆站数量30个以上,采浆规模1000吨以上。2023年年报显示,博雅生物有单采血浆站16家,其中在营浆站14家,2023年原料血浆采集量约为467.3吨。可以看出,通过本次收购,博雅生物距离千吨目标再近一步。

华鑫证券分析称,目前国内市场已形成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为行业第一梯队千吨级大型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格局,但相比欧美成熟国家行业集中度偏低。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中国全年共采集血浆 12079 吨,前四家公司合计采集原料血浆超 7000 余吨,约占国内总采浆量的 60%。参照欧美成熟市场发展趋势,中国血制品行业在政策引导及市场竞争推动下,行业将呈现加速整合的趋势。同时,头部企业拥有资源、资金、规模等的优势也将逐渐凸显,领先企业与一般企业之间的分化日益加剧,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