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间,中国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核准莫里·洪恩先生担任工行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这意味着,“宇宙行”董事会里又正式入列了一位“洋外脑”。

而在整整5个月前的3月8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德国资深金融家赫伯特•沃特的工行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获得核准。

财经众议院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在六大国有银行董事会中,农行、交行、邮储目前没有外籍独立董事,而工行、建行和中行都有外籍独立董事。其中,工行有2位,中行有2位,而建行至少有4位外籍独董。

未来,随着国有大行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董事会还会有更多的洋面孔吗?

宇宙行再添洋外脑

2024 年2月1日,陈四清最后一次以工行董事长身份主持董事会会议,当天的会议除了选举廖林为董事长,还选举新西兰籍的莫里•洪恩担任独立董事。2月29日,工行股东大会通过该议案。

如今5个月过去,莫里•洪恩的任职资格正式获批。

莫里•洪恩在学界和政界都声名显赫,也是中国银行业所熟知的“洋外脑”。

资料显示,莫里•洪恩1954 年2月出生,获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与政府专业博士学位。他于1993年至1997年担任新西兰国库部长。在金融行业,他曾任新西兰澳新银行董事总经理、澳新银行(澳大利亚)全球机构银行业务负责人。

值得关注的是,莫里•洪恩于2013年12月至2019 年9月曾担任中国建设银行独立董事。工行的公告显示,今年2月当选工行独董时,他仍担任中国建设银行(新西兰)非执行董事长。

工行还披露,莫里•洪恩任职主席的公司曾破产清算。他于2013年4月1日起担任 WynyardGroup Limited(简称 Wynyard Group)董事及主席,并于2016年5月23日辞任该等职务。Wynyard Group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业务,于2016年10月25日进入自愿管理程序(冻结公司财务状况使管理人与债权人协作决定公司未来走向), 在2017年2月8日经债权人决定进入清算程序,债权人要求偿还之债务总额为 461,102 新西兰元。2019年8月29 日,Wynyard Group 已向全部债权人全额偿还债务。

这意味着,莫里•洪恩符合独董的任职条件。

在莫里•洪恩之前,今年3月8日,德国资深金融家赫伯特•沃特已经正式担任工行独立董事。

资料显示,赫伯特·沃特1953 年 8 月出生,德国国籍,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政治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德国 AKBANK 监事会独立非执行成员。

赫伯特·沃特曾任德累斯顿银行管理委员会主席、安联集团控股委员会成员、德意志银行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以及零售、私人和商业银行业务全球主管。

国有大行的洋外脑们

国有大行董事会出现洋面孔并不新鲜。

财经众议院统计显示,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外籍独董们,年龄以50后为主,其中最大的已经76岁;既有曾担任部长级的高官,也有知名经济学者;既有来自英美等发达国家,也有来自科特迪瓦等非洲欠发达国家。

而且,国有大行的外籍独董中,轮番任职的情况时有出现,即在一家大行6年任期结束后,继续到下一家大行担任独董。

建行是董事会中外籍成员最多的国有大行。前不久召开的建行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对部分外籍独董进行了更新,有到期离任,也有到期连任。

其中,英国籍外籍独董钟嘉年到期离任;新入列的独董林志军,建行公告则未显示国籍。而另一位外籍独董威廉•科恩则在股东大会上获得连任。

目前,建行的外籍独董有威廉•科恩、詹诚信勛爵、格雷姆•惠勒、米歇尔•马德兰。

获得连任的威廉•科恩,1962年出生,美国国籍。现任布雷顿森林委员会成员,曾任金融稳定理事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成员。他先后在美国货币监理署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任职,并担任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秘书长。

2023年10月18公告核准的詹诚信勋爵,1955 年 9 月出生,英国国籍。现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英中贸易协会总裁、大英博物馆名誉受托人(2013 年至 2021年任受托人及副主席)。

新西兰国籍的格雷姆·惠勒,1951年10月出生,2012年至2017年任新西兰储备银行行长。此前,他于1993年至1997年任新西兰债务管理办公室司库兼新西兰财政部副秘书长;1997年至2001年任世界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部负责人;2001年至2006年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司库;2006年至2010年任世界银行董事总经理,负责运营。

法国国籍的米歇尔·马德兰,1956年1月出生。他曾任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主席,兼任穆迪公司欧洲董事会主席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美国董事会成员。

国有大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也有2名外籍独董。

让·路易·埃克拉自2022年5月24日起正式就任中国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三年。

这位科特迪瓦籍的资深金融家,1951年出生,拥有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于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担任位于埃及开罗的非洲进出口银行的行长兼董事长。在1996年加入非洲进出口银行之前,他曾于多家机构担任高级职位,包括花旗银行阿比让分行副总裁、科特迪瓦邮政储蓄银行董事总经理。他曾连续四年当选全球进出口银行与开发性金融机构网络系统(G-NEXID)的荣誉主席。

2022年7月25日,中行的另一位外籍独董乔瓦尼·特里亚上任。他是目前国有大行中年龄最大的外籍独董,1948年出生,今年已经76岁。

乔瓦尼·特里亚是意大利人,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他被任命为意大利孔特政府经济财政部部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成员。

洋面孔功不可没

20年前,国有大行股份制改革时,一批外资战投纷纷进入,它们派出了包括董事在内的高管团队,中资银行在“引资”的同时也在“引智”。于是,国有大型银行中出现了不少洋面孔。

但在2013年左右,这些外资战投陆续“撤退”。美国银行从建行清仓,高盛卖掉工行股份,瑞银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出清了中行股份。

但这些外资股东的撤退,并非看空中国银行业,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以美国银行出售建行股份为例,主要是为满足监管层资本充足率要求。

建行当时公告称,鉴于美国银行业监管方面对资本的要求更加严厉,美国银行不得不减持建设银行的股份,以补充自身资本。美国银行强调,减持完全不是由于对建设银行发展前景的担忧,美国银行将继续保持双方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外资银行进退的这些年间,中国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身实力由所谓的“技术性破产”,变为全球排名领先的金融巨头。全球最大的银行中,中农工建已多年蝉联前四。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这些年,国有银行董事会中不断有洋面孔出现,为国有银行在公司治理、战略规划、董事会运作及架构完善、风险管理、审计监督、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有大型银行董事会中出现“洋外脑”,既是中国金融机构继续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

而如今,中国金融业正面临着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洋外脑”的地位和价值更显得必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