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产业专家交流0808

Q: 最近唯一的价格变动趋势如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这一变化?

A: 唯一的价格从2023年年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变化在巴斯夫事故发生前就已经开始。起初,价格上涨较为缓慢,主要由于2023年市场存在低价库存。然而,到了2024年的5月、6月和7月,价格上涨速度显著加快。从业超过20年的行业人士表示,此次价格上涨是市场格局优化的结果。2007至2008年间,安吉苏退出市场,导致价格从50多美元迅速上涨至270至280美元。当时,市场上的唯一供应商为新合成、浙江医药、西兰合成、蒂斯曼和巴斯夫。而此次从2023年底开始的价格上涨,部分原因在于巴斯夫老旧工厂的减产严重。

Q: 巴斯夫工厂事故对唯一价格有何影响?

A: 巴斯夫的事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紧张情绪,加速了唯一价格的上涨。尽管2023年市场仍在消化库存,但进入2024年后,唯一价格过低,生产商不愿大量生产。市场感受到的巴斯夫供应量在2024年后明显减少,尤其是第二季度后,几乎难以见到其产品。此次事故虽被视为“锦上添花”,但在原本已加速上涨的趋势下,它使价格上涨更为迅猛。

Q: 2024年的市场格局与2007至2008年相比有何不同?

A: 2024年的市场格局更为稳定。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唯一供应商包括浙江医药、新合城、蒂斯曼(收购了伊曼特后占股75%),以及北沙。巴斯夫的产量大幅减少,类似于退出市场的情形,但与2007至2008年安吉苏退出时相比,当前市场有更多的供应商参与,使得整体市场格局优于以往。

Q: 巴斯夫工厂重建需要多长时间?这对市场有何预期影响?

A: 参考2017年维生素A工厂火灾后,巴斯夫工厂的重建耗时4至5年,预计此次巴斯夫工厂的重建时间可能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甚至更长。这一预期可能导致市场对唯一供应的担忧增加,从而推高价格。

Q: 巴斯夫事故后,市场反应如何?

A: 巴斯夫事故促使长期依赖其供应的核心客户开始转向国内厂家采购唯一。例如,一家以M开头的德国大型预混料公司,在事故前已开始接触国内厂家购买维生素E粉。这表明巴斯夫在事故发生前已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此外,事故发生后,许多发货被暂停,导致国外市场价格从7月中旬的10.5美元/单位迅速上涨至16美元/单位,且即使如此高价,市场仍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市场对巴斯夫事故影响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唯一供应稳定性的不确定性。

Q: 最近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最近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海运费用的急剧上升显著增加了产品成本,尤其是在维生素C和氨基酸等商品上,运费一度占总成本的5%至12%,导致欧美、南美和中东的买家因成本过高而减少采购。其次,欧盟对中国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征收关税,促使欧盟市场抢购中国产品,进一步推高了运输成本。此外,中国主流生产厂家在进行停产检修,且许多厂家的库存已经耗尽,无法满足即时发货的需求,造成了供应链的错配。

Q: 目前市场供需状况如何?

A: 当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需紧张态势。由于厂家库存低位叠加检修期,加上国外客户库存水平普遍偏低,现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近期,美国买家的订单规模显著增大,从以往的20吨、30吨增加到五条柜、十条柜,甚至有100吨的大单询价。南美地区的订单量也有所增长,但供应商难以满足如此大规模的需求,导致实际成交受限。通常情况下,七八月份为欧美客户的假期时段,市场本应处于淡季,但今年却异常活跃,询盘数量远超预期。

Q: 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有何预测?

A: 根据现货市场的观察,预计本月下旬至9月和10月期间,市场将面临极度缺货的局面,尤其是终端、渠道和贸易商的库存均处于极低水平。当前,国外市场的成交价格大约在130左右,而国内市场成交价约为125,新货的价格可能更高。预计到9月底,市场可能达到最紧张的状态,出现“一货难求”的现象。

Q: 维生素E生产有哪些特殊挑战?

A: 维生素E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新建工厂从设计到投产再到调试,整个周期比维生素A更为漫长。关键在于收率问题,初产出的维生素E油可能含量仅为60%至70%,远低于国标93%以上的合格标准,食品级更是要求达到98%。实现这一高含量需要长时间的调试,即便工厂已建成,也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此外,新产品还需经过客户验证和注册流程,不能即刻上市销售。

Q: 为什么维生素生产行业倾向于向中国集中?

A: 中国在全球维生素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维生素C的供应几乎完全由中国掌控。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成熟的产业链和中间体供应能力。尽管供应链安全和其他非经济因素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出现本土化生产的诉求,但从成本效益角度看,在中国以外建立类似维生素A和E的复杂生产设施将不具备竞争力。考虑到人员成本等因素,特别是在欧洲,建立此类工厂后也难以维持长期的经济性。因此,行业趋势显示,维生素产业的格局优化和产能集中将继续向中国倾斜。

Q: 维生素市场需求的特性是什么?

A: 维生素市场需求与全球人口增长紧密相关,即便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维生素的年度需求量仍保持了1.5%至2%的增长率。这反映出维生素作为必需品,其需求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维生素在动物养殖业中不可或缺,因为它们对维持动物健康和提高抗应激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维生素E的添加量会显著增加,以帮助动物应对环境压力。

Q: 为什么维生素的使用量与全球人口挂钩?

A: 维生素的使用量与全球人口挂钩是因为维生素在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添加量是由法律法规严格规定的。这不仅是为了保障食品和饲料的质量,也是为了确保人类和动物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的不可替代性使其需求稳定增长,而全球人口的增长直接推动了对维生素的需求量。

Q: 维生素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维生素行业正经历从欧洲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转移的是生产格局的变化和周期性的价格波动。中国企业在维生素行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全球定价权,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尽管行业内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但领先的维生素制造商能够通过调整生产策略,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维生素行业内的龙头厂商在经历低价阶段后,往往能迅速恢复业绩并实现高速增长。

Q: 维生素E价格上涨是否会影响其他维生素品种?

A: 维生素E作为饲料添加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其价格上涨确实会对整个维生素行业产生连锁反应。当维生素E价格上扬时,多维厂商为了防止成本进一步升高,会提前备货。这一行为不仅限于维生素E,还包括其他维生素,因为它们都是制作多维复合饲料的必要成分。此外,预混料厂商在看到多维价格上升时,也会增加购买量或调整配方,加入更多单体维生素,以适应市场变化。因此,维生素E的涨价不仅促进了其自身的需求,也带动了其他维生素品种的销售,形成行业内的整体增长趋势。

Q: 为何维生素E的涨价能带动整个维生素行业?

A: 维生素E的涨价能带动整个维生素行业的原因在于其在饲料配方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行业情绪的传递。维生素E作为饲料添加剂中的重要成分,其价格上涨促使下游厂商增加储备,进而增加了对其他维生素的需求。同时,维生素E的涨价也激发了行业内其他品种生产商的信心,认为自己的产品也可能迎来涨价的机会。这种积极情绪和实际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了整个维生素行业的发展。

Q: 回顾2008年维生素E的大行情及其成因,与当前行情相比有何相似之处?

A: 2008年的维生素E行情是由安迪苏(原安万特)退出维生素E生产所引发,导致市场供给主要由浙江医药、新和成、帝斯曼和BASF等少数几家供应商控制。自2007年底开始,维生素E价格一路攀升,直到2013年Lonza加入市场后价格才开始回落,整个周期持续超过五年。与当前相比,此次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是BASF的产量锐减,尤其是2024年二季度几乎看不到BASF的供货。这一轮的格局优化比2008年更优,退出的产能更大,市场反应更为强烈,价格涨幅也更迅猛,尽管各生产商有扩产,但维生素E的使用量同样显著增加。

Q: BSAF生产中断的具体环节是什么?

A: 关于BASF生产中断的具体环节,市场传闻指向多种可能性,包括前体可能涉及植物醇或甲萘醌等成分。然而,确切信息应以官方公告为准。现货市场观察者注意到,此次抢购维生素E的主力军是欧美的终端客户,而非国内贸易商。

Q: 海外维生素E的库存水平与历史对比如何?

A: 目前海外维生素E的库存水平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今年的淡季并未如常,欧美传统度假期间的市场热度反而异常高涨,客户在积极调整库存。这与往年不同,往年客户会在度假前购买一定库存。库存之所以低,部分原因是维生素E价格在6.5-6.7美元区间徘徊许久,加之海运费飙升至1万美元/柜,使得成本大幅增加,导致许多客户推迟采购,等待运费回落。然而,随着价格加速上涨,客户最终不得不采取行动,尤其是在BASF暂停发货和报价的情况下,市场不确定性加剧。

Q: 如何评价维生素E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A: 维生素E产业正经历深刻的格局优化,其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在中国之外建立维生素E生产设施的成本高昂,除非有政府补贴或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虑,否则难以维持。中国在资源、要素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促使产业不断向中国集中。国际大厂在是否重建或扩张产能上犹豫不决,反映了对产业转移背景下经济性的考量。帝斯曼剥离动物营养部门的决定,以及BASF的持续减产,都体现了欧洲在成本支撑上的无力,特别是在俄乌冲突后的化工品市场中,欧洲已失去竞争优势。总体而言,维生素E的涨价和2023年末启动的行情变化,反映出全球范围内维生素产业的转移和重组趋势。

Q: 如果蒂斯曼未能找到合适的买家接手其海外产能,将会如何处理这些产能?

A: 蒂斯曼剥离海外产能的战略决策是基于长远的全球产业趋势考量,考虑到天然气、能源成本、中间体供应链及整体配套的竞争力,这一决定反映了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对于海外产能的去向,专家预测非中国公司接手将面临极大挑战,唯有中国公司接手,才能延续动物营养业务的生命力。中国公司在维生素等动物营养核心领域的竞争力,以及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潜在接盘者的优选。

Q: 如何看待维生素E价格的上涨以及万华进入维生素A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

A: 维生素E价格的上涨始于2023年底,至事故发生前已从6.2美元涨至10.5美元,涨幅超过50%。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市场格局的优化,加之巴斯夫事故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导致价格上涨趋势更加明显。维生素A与维生素E不存在直接替代效应,因为每种维生素具有独特的生物功能,例如维生素A对视觉有益,维生素E则具有抗氧化作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改善肉类质量,增强抗应激能力。万华进入维生素A市场短期内对维生素E影响不大,因其维生素A产品尚未正式上市。

Q: 对于维生素A今日报价320,是针对哪种规格的产品?此价格上涨是暂时的还是将持续?

A: 报价320所指的维生素A规格为VA500,即每克含50万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而非VA1000。中国市场上更倾向于使用稳定性较好的VA500,而VA1000则在欧美市场更为常见。维生素A价格的上涨在巴斯夫事故前已开始,从最低的58美元上涨至83至85美元区间。即使没有此次事故,维生素A价格也会上涨,而事故的发生加速了这一进程。当前320美元的报价表明供给紧张,未来价格走势将取决于巴斯夫的维生素A供应情况。考虑到巴斯夫在全球维生素A市场的重要地位,当前价格水平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Q: 当前维生素E的竞争格局如何?与前几年相比有何变化?

A: 当前维生素E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竞争格局,类似于2007至2008年的市场状况。巴斯夫供应量的大幅减少以及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共同推动了维生素E价格的上涨。未来,随着产业转移的继续,维生素E的市场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表现为更集中的市场控制力和可能的持续价格上升。巴斯夫供应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企业在维生素E生产链中的角色演变,将是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

Q: 蒂斯曼是否会完全退出维生素行业?

A: 蒂斯曼已正式宣布计划剥离其动物营养业务,其中包括所有的维生素产品线。这一决策是行业格局优化的一部分,对维生素E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

Q: 当前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实际出货量如何?能否预测下半年国内外市场需求?国内外厂家渠道库存水平怎样?

A: 维生素A和E,尤其是维生素E的库存处于历史低位。2023年,维生素经历了单边下跌行情,导致许多采购方持观望态度,不愿大量囤货。此外,2024年初海运费用的突然飙升进一步抑制了采购意愿。因此,下游用户和渠道商库存普遍较低,这在维生素E市场上尤为明显。下半年的需求预计会随库存水平的紧张而上升,尤其是考虑到海外市场对维生素E的需求未见减弱。

Q: 2008年安迪苏退出维生素E市场时,产生的缺口比例是多少?

A: 2007年前,市场正处于激烈的价格战阶段,中国厂商如新和成、浙江医药等面临巨大压力。外资厂商如巴斯夫、蒂斯曼和安迪苏试图通过压低价格将中国新兴厂商挤出市场。然而,价格战导致安迪苏不堪重负,最终退出维生素E行业,为中国厂商留下生存空间。这一退出造成了市场显著缺口,价格随后飙升数倍,具体缺口比例虽未明确给出,但足以推动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Q: 对比2008年,当前维生素E价格是否有可能超越当年高位?

A: 当前维生素E市场格局比2008年更为优化,考虑到库存紧张、需求强劲以及巴斯夫的产量减少,市场价格有望达到甚至超过2008年的高位。然而,具体价格走势还需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包括市场供需、成本变动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但从目前的供需格局和历史类比来看,价格达到甚至超越2008年高位的可能性存在。

Q: 蒂斯曼与伦特的合并对市场有何影响?

A: 蒂斯曼与伦特的合并消除了一个潜在的中国产能,使蒂斯曼成为市场主导者之一。这一合并减少了市场上的竞争者数量,有助于稳定维生素E价格。2003年底,巴斯夫的生产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市场格局,促使价格持续回升直至新进入者加入市场。目前,巴斯夫的老化工厂问题可能导致其长期退出市场,为维生素E价格的上涨提供了额外动力。

Q: 如果迪斯曼一直未能找到买家,价格上涨是否会改变其出售资产的战略?

A: 迪斯曼的战略决策并非基于短期市场价格波动,而是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产业转移趋势。价格上涨反而可能加速其出售计划,因为更高的价格将吸引更多的潜在买家。迪斯曼的战略转变是深思熟虑的长期规划,不会因单一产品的价格波动而轻易改变。

Q: 巴斯夫和迪斯曼在去年底到今年初的销售情况如何?化工厂爆炸对其实际供给影响大吗?

A: 自去年底至今年初,巴斯夫和迪斯曼的销售量显著下降,市场对其产品的供应量极少。化工厂爆炸事件虽然看似对供给影响有限,因为爆炸前生产线的产量已大幅减少,但其真正影响在于市场预期。爆炸事件使市场对巴斯夫恢复生产的时间预期延长,加剧了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从而加速了价格上涨。尽管实际产量减少的幅度有限,但市场信心的缺失和对未来供应不确定性的担忧成为了推动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Q: 化工厂爆炸对巴斯夫的维生素E生产线影响有多大?是否意味着生产线在此之前已基本停止生产?

A: 爆炸发生前,巴斯夫的维生素E生产线由于工厂设备老化,产量已大大降低,实际上处于半停产状态。因此,爆炸事件对现有产量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然而,爆炸加剧了市场对巴斯夫生产能力恢复时间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市场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维生素E价格的快速上涨。市场参与者原本预期巴斯夫能在2026年恢复更多生产,但爆炸事件使得这一预期变得不明朗,从而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和对供给的担忧。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