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在此长彼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曾经风光不已的合资车企日渐萎靡。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乘用车市场,6月自主品牌国内销售份额为58.5%,同比增长9.3%。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每卖出10辆车,就有6辆是国产车。

反观合资品牌,6月主流合资品牌同比下滑27%。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8.6%,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4.3%,美系品牌零售份额为6.3%,同比分别下降2.6%、3.5%、2.9%。

反观三年前,也就是国内新能源市场开始大爆发的2021年,当时合资车企居于主流地位,市场份额占到六成,其中销量最高的日系和德系,市场份额都在两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合资阵营面临的不仅仅是份额的萎缩,对于中高端市场的把控也越来越无力。自主品牌中,如今坦克、极氪、深蓝、腾势等品牌在中高端市场风生水起,理想、鸿蒙智行、小米、蔚来等品牌势力也直逼传统豪华品牌腹地。 

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合资车企不是没有看到节节败退的局势,他们也在尝试各种方式力挽狂澜,但效果都不如预期。比如许多合资车企也加入了价格战,但并未很好的实现以价换量,反而打乱了自身的价格体系,也对品牌价值造成伤害。

从长期来看,自主品牌会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外资品牌则会相对边缘化。这也符合欧洲、日韩等传统汽车强国的国内市场格局。有媒体统计,日韩本土品牌在自己国家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95%和80%(2023年),而把欧洲市场当做一个整体(含EFTA和英国),2023年欧系品牌的销量占比,也达到67%。

这样看来,尽管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有萎靡之势,但依旧有发展空间。但也需要合资车企下定决心做出改变。

有业内人士指了一条出路,本土化,“合资车企和中国的一些产业链企业进行合作,从中国产业链、中国技术角度来做一些新的产品以赢回中国市场”。

可以看到,一些合资企业已经在行动了。早在 2020 年,大众汽车便投资 60 亿元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去年,还投资约 7 亿美元收购了小鹏汽车 4.99% 股份,并展开长期技术合作。此外,广汽丰田也已与多家中国企业在智能化技术方面达成广泛合作,包括智能驾驶领域的 Momenta 和小马智行,智能座舱方面与华为、腾讯等科技公司的合作等。

具体的合作模式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验证。但只要有决心做出变革,合资车企依旧有机会博出新的天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