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摘帽进入尾声,随着1-趋向清零,ST板块从数量上将趋向平衡。至8月10日,ST板块总数量140只。这其中,已提出摘帽申请尚未摘帽的8只,已停牌待退市的18只,还有3只已触及面退红线,其中,最后一只最后交易日8月22日。也就是说,至本月底,ST板块数量将达到平衡,平衡数量为140-8-18-3=111只。当然,8只申请摘帽的何时能摘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平衡数量范围为111-119。
历时8个月,ST板块数量经历了116-180-140-111~119的过程,总算看到了平衡的趋势。但是,与大A类似,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才是常态。对于ST板块来说,在今年未来4个月时间里,平衡将如何打破?
ST板块是由规则所确立的板块,打破平衡的推手同样源于规则。不同于正常年度的是:2024是规则变化的年度,且这种变化设置了不同的过渡期。随着过渡期的结束,新规的实施将会直接打破ST的平衡。
从上市规则看,至少以下因素会成为打破ST板块平衡的推手:
推手一:立案调查
立案调查并非规则意义的风险,但立案调查无疑是判别个股风险的依据,原因在于结案后的处罚,可不仅仅是罚款,触及退市条件退市,未触及退市条件但触及其它风险戴帽。
影响:戴帽,退市
时间:随时
识别:1 立案调查(如高鸿);2 会计差错更正(尚未立案调查,如景峰)
推手二:资金占用
资金占用原规则并不作为退市风险,新规在作为规范类退市风险的同时设置了过渡期,过渡期由限期改正通知确定,即限期改正通知后6个月。过渡期结束如未完成改正,将按新规2+2处理,即停牌2个月+退市风险2个月,逾期未完成改正,退市。
需要说明的是,限期改正通知发出时间存在不确定性,首批限期改正通知是5月份发出,这批个股过渡期到11月份结束,到期未完成整改,将会停牌进入2+2程序。
影响:加星,面退,2+2退市
时间:限期整改通知后6个月,首批11月初
识别:责令改正措施决定(如5月11日红太阳)及其后的进展公告
推手三:市值
原规则本身就存在市值退市要求,基本要求是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低于3Y。实施至今,今年才出现第一个A股市值退市案例。新规对此做了修改,主板指标将3Y提升到了5Y,创业板和科创板维持不变。市值退市同样设置了过渡期,过渡期为新规披露后6个月。
影响:市值退市
时间:11月1日
识别:主板市值低于5Y(美迅)、科创板创业板市值低于3Y。
推手四:营收
规则对亏损上市公司营收设置了利润+营收退市指标,其中营收指标原规则为1Y,新规对主板营收提高到了3Y。这一变动,将会贡献2024年年报后ST的最大增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规则要求虽然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3季报后,除极个别的周期性个股外(如农产品),绝大部分个股2024年能否满足3Y营收要求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评判。预计年度营收小于甚至远小于3Y营收的个股,面退或者戴帽会成为3季报后至年报的主旋律。
影响:加星,戴帽,面退
时间:11月1日
识别:利润为负,主板营收小于3Y(如贤丰),创业板和科创板营收小于1Y(如导航、天山)
推手五:*ST消除风险措施无效
主要针对重整*ST。
今年新提出重整至今还在线的20只个股中,有13只为*ST,其中有2只至今未受理预重整,有2只存在公司债,果子3只。2023年重整赛道实际表明:*ST民资当年实际拿到路条的不会超过提出申请的50%,且12月份未出现受理案例。对于*ST而言,后门就在12月31日,如果在11月份及以前不能拿到路条,除有另外的消除已存在的风险措施外,走向退市成为必然。立案、公司债成为拿不到路条的最大障碍。此外,营收不足将成为新的障碍。
需要说明的是:公司债所以成为拿不到路条的障碍,从破产法角度看,有息公司债在受理重整后视为提前到期,这需要在重整受理前制定出有息公司债退出措施且经公司债债权人大会通过;从重整申请角度看,上市公司重整申请文件包含证监会的无异议函,而公司债批准发行的机构也是证监会,在证监会批准的公司债未得到有效安排的前提下,取得证监会的无异议函,可能吗?缺少无异议函的结果,可参考洪涛案例中法院裁定不受理重整的理由。
影响:面退,规则退市
时间:10月1日(未受理预重整)、11月1日(三季报营收不足)、12月1日(未受理重整)
识别:立案、公司债(景峰)、三季报营收不足。
祝福各位朋友股市长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欢迎补充。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